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不識時務
释义
不識時務
注音ㄅㄨˋ ㄕˋ ㄕˊ ㄨˋ拼音bù shì shí wù近義:不合時宜、不知好歹、不知進退反義:識時達務關聯:不識時變、不達時務
【釋義】比喻不知利用時運以求通達。語出《後漢書・卷三六・鄭范陳賈張列傳・張霸》。後亦用「不識時務」形容不了解眼前狀況的愚魯態度。△「不知時變」
【典源】▶ 《後漢書・卷三六・鄭范陳賈張列傳・張霸》霸始到越,賊未解,郡界不寧,乃移書開購,明用信賞,賊遂束手歸附,不煩士卒之力。童謠曰:「棄我戟,捐我矛,盜賊盡,吏皆休。」視事三年,謂掾史曰:「太守起自孤生,致位郡守。蓋日中則移,月滿則虧。老氏有言:『知足不辱。』」遂上病。後徵,四遷為侍中。時皇后兄虎賁中郎將鄧騭,當朝貴盛,聞霸名行,欲與為交,霸逡巡不荅,眾人笑其不識時務。後當為五更,會疾卒,年七十。  ① 徵:徵召起用。② 遷:晉升。③ 侍中:職官名。漢以為加官,分掌乘輿服物,侍於君王左右,與聞朝政,為皇帝親信重臣。④ 逡巡不荅:退卻徘徊,不作回答。荅,同「答」。逡,音ㄑㄩㄣ
【典故】據《後漢書・卷三六・鄭范陳賈張列傳・張霸》載,東漢的張霸是一個很有才學的文人,他七歲時就能通曉《春秋》,博聞強記,學問過人,又能孝順父母,待人謙和,在當時的社會上獲得了良好的名聲。因此張霸被舉為孝廉,屢獲升遷,最後成為侍中。當時政權落入外戚鄧氏手中,虎賁中郎鄧騭(ㄓˋ)是鄧皇后的哥哥,地位顯赫,有權有勢,是眾人巴結討好的對象。鄧騭聽說了張霸的良好聲名,便想要與他結交,來提升自己的名望。但是張霸對鄧騭沒有好感,總是設法避開鄧騭,對他不理不睬。因此很多人都嘲笑張霸不知變通,以致失去一個升官發財的大好機會。後來「不識時務」被用來比喻不知利用時運以求通達;也用來形容不了解眼前狀況的愚魯態度。
【書證】① 《後漢書・卷三六・鄭范陳賈張列傳・張霸》:「時皇后兄虎賁中郎將鄧騭,當朝貴盛,聞霸名行,欲與為交,霸逡巡不荅,眾人笑其不識時務。」(源)② 《三國演義・第四四回》:「亮不笑別人,笑子敬不識時務耳。」③ 《初刻拍案驚奇・卷三四》:「這不識時務小禿驢!我家相公正去鄉試,要討采頭,撞將你這一件禿光光不利市的物事來。」④ 《隋唐演義・第五五回》:「弟與他同一體也,豈不念及?但是單二哥為人,雖四海多情,但不識時務,執而無文,直而易欺,全不肯經權用事。」⑤ 《紅樓夢・第九九回》:「賈政聽到這話,道:『胡說。我就不識時務嗎!若是上和下睦,叫我與他們貓鼠同眠嗎?』」⑥ 《蕩寇志・第二八回》:「世德懊悶非常,那兩個嬌妾,不識時務,還要相公長,相公短的溫存,不知主人命在呼吸,那裡還敢幹那風流?」
【用法】▶   比喻不知利用時運以求通達。  用在「處事不當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董事長請吃飯,你都不出席,真是不識時務啊!② 這種不識時務的念頭不能要,它會阻礙你的前途發展。▶   形容不了解眼前狀況的愚魯態度。  用在「反應遲鈍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他是個不識時務的人,滿肚子不合時宜的想法。② 有些話在這種場合不能說,說了就是不識時務了。③ 沒看到他已光火了,你還前去答腔,真是不識時務。④ 現在都什麼時代了,他還如此大男人主義,真不識時務!⑤ 一個人不識時務,要如何在這麼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出人頭地呢?⑥ 我一看勢頭不對就走開了,才沒他那麼不識時務,看人家打架還湊上去挨打。⑦ 知識經濟已是大勢所趨,企業經營者如果還不知求新求變,就是不識時務了。
【辨似】  識,音ㄕˋ。通曉。不可寫作「視」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9:55: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