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蜀犬吠日
释义
蜀犬吠日
注音ㄕㄨˇ ㄑㄩㄢˇ ㄈㄟˋ ㄖˋ拼音shǔ quǎn fèi rì近義:粵犬吠雪反義:見怪不怪
【釋義】蜀地的狗看見了日出,便對著太陽狂叫。#語本唐・岑參〈招北客文〉。後用「蜀犬吠日」形容人少見多怪。△「蜀日越雪」、「粵犬吠雪」
【典源】▶ #唐・岑參〈招北客文〉(據《文苑英華・卷三五八・雜文》引)其南則有邛崍之關,天設險難,少有平地,連延長山。橫亙瀘江,傍隔百蠻。吁彼漢源,上當漏天。靡日不雨,四時霶然。其人如魚,爰處在泉。終年霖霪,時復日出,㹞㹞諸犬,向天吠日。人皆濕寢,偏死腰疾。復有陽山之路,毒瘴下凝。白日無光,其氣瞢瞢,暑雨下濕,黃茅上蒸。南方之人兮不敢過,豈止走獸踣兮飛鳥墮。吾不知造化兮何致此方些。蜀之南兮不可以居,北客歸去來兮。  ① 典故或見於唐・柳宗元〈答韋中立論師道書〉。② 邛崍:音ㄑㄩㄥˊ ㄌㄞˊ,位於今四川省成都縣西南,邛崍山麓,西與西康省交界,瀕邛水北岸。③ 瀘江:自今雲南石屏縣異龍湖東流,注入盤江。④ 百蠻:中國南方蠻族的總稱。⑤ 靡日不雨:指每一天都在下雨。靡,音ㄇㄧˇ,無。雨,音ㄩˋ,此作動詞,指下雨。⑥ 霶然:水湧出的樣子,用來形容雨勢不斷。⑦ 爰:音ㄩㄢˊ,發語詞,無實義。⑧ 霖霪:久雨不斷。⑨ 㹞㹞:音ㄧㄣˊ,犬吠聲。  ▶ 唐・柳宗元〈答韋中立論師道書〉(據《柳宗元集・卷三四・書》引)僕往聞庸蜀之南,恆雨少日,日出則犬吠,予以為過言。前六七年,僕來南,二年冬,幸大雪踰嶺,被南越中數州,數州之犬,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,至無雪乃已。然後始信前所聞者。
【典故】岑參是盛唐時期的著名文人。他年幼喪父,家境困頓,然因刻苦學習,後登進士第。岑參初次出塞時,滿懷在戎馬生涯中開拓前程的壯志,但未能如願。後來再次出塞,他的著名邊塞詩大多作於此時。安史之亂起,岑參東歸,卻屢遭貶謫,來到成都,在抑鬱的心境下寫了〈招北客文〉,以抒發自悼之情。當時的蜀地離中原甚遠,風土與中原大不相同。岑參用誇張奇幻的筆法,依序敘述蜀地東西南北險奇古怪的風光,以及四方棲息的可怕生物,說明蜀地非可居住之地,要「北客」快點回來,不可前往。在蜀地之南的描述中,岑參提到在邛郲(ㄑㄩㄥˊ ㄌㄞˊ)山麓、瀘水之濱,當地幾乎整年都在下雨,十分潮濕,居民就像處在泉水中的魚。偶爾太陽破雲而出,狗群由於很少看到陽光,受到驚嚇,紛紛對天吠叫。文末岑參表示蜀之北有聖人治世,是北客可以前往之地,亦寄託了自己希望回到中原有所作為的壯志。可惜他壯志未酬,便客死成都。後來「蜀犬吠日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人少見多怪。
【書證】① 明・鄒元標〈東越證學序〉:「今末學暖暖姝姝,總不越此兩途轍,至有直窺性命自然而告之。又如蜀犬吠日,茲周子證學之所由傳乎!」② 清・薛雪《一瓢詩話》:「姚辱庵批李奉禮,矮人觀場;劉會孟訾杜工部,蜀犬吠日。」③ 清・高宗〈山市晴巒歌題巨然畫〉詩:「蜀犬吠日雖得聞,訝似雲中鳴玉狗。瀟湘傳景何足云,馬遠見之應縮手。」④ 《幼學瓊林・卷一・天文類》:「蜀犬吠日,比人所見甚稀。」
【用法】  形容人少見多怪。  用在「見識淺薄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對不起!是我們少見多怪,您老就當我們是蜀犬吠日好了。② 這計畫沒有什麼不好,只是少見多怪的人會像蜀犬吠日般亂反對。③ 不是我愛批評,那些連這點常識都沒有,就大聲嚷嚷的人,不是蜀犬吠日又是什麼?④ 這些自命不凡的專家對於普普藝術相當懷疑,但不過是蜀犬吠日,讓人覺得十分可笑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4:33: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