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不合時宜
释义
不合時宜
注音ㄅㄨˋ ㄏㄜˊ ㄕˊ ㄧˊ拼音bù hé shí yí關聯:不入時宜
【釋義】不符合時勢趨尚。語出《漢書・卷一一・哀帝紀》。
【典源】▶ 《漢書・卷一一・哀帝紀》(二年)八月,詔曰:「(時)〔待〕詔夏賀良等建言改元易號,增益漏刻,可以永安國家。朕過聽賀良等言,冀為海內獲福,卒亡嘉應。皆違經背古,不合時宜。六月甲子制書,非赦令也,皆蠲除之。賀良等反道惑眾,下有司。」皆伏辜。丞相(朱)博、御史大夫(趙)玄、孔鄉侯(傅)晏有罪。博自殺,玄減死二等論,晏削戶四分之一。語在〈博傳〉。  ① 夏賀良:?∼西元前5,西漢末方士甘忠可弟子。忠可崇黃老與儒家讖緯之說,詐造《天官曆》、《包元太平經》,假託得赤精子真傳,因語涉朝政,成帝時遭彈劾伏誅,弟子仍密傳其道。哀帝時夏賀良建言改元易號,以續漢祚。後帝覺其言無驗,視其執左道、亂朝政、誣君罔上,下令誅之。② 增益漏刻:增加漏箭上顯示時刻的刻度,由晝夜一百刻增為一百二十刻。漏刻,古代計時的器具。漏,指盛水的銅壺;刻,音ㄎㄜˋ,指刻有度數的箭。以銅壺盛水,底穿一小孔,水漸漏則壺中漏箭上的刻度就漸次顯露,據以測知時刻。
【典故】西漢末年,由於國勢衰弱、社會紊亂,加上成帝喜好鬼神之說,又無子嗣,因此寵信方士。其中一名方士甘忠可,揉合黃老道學與儒家讖緯之說,詐造《天官曆》、《包元太平經》。因漢帝自認屬火德,甘忠可便假託道教真人赤精子,說漢家逢天地之大終,當更受命於天,以致天下太平,永固漢室之統治。甘忠可後因干預朝政遭彈劾而被誅殺,但他的弟子夏賀良等人仍密傳其道,他的方術仍然盛行於貴族間。成帝崩後,繼位的哀帝也好此道。夏賀良等人仍以赤精子的名義,說漢室國運中衰,建議哀帝改元易號,並增加漏箭上的刻度,可永保國家的安定。哀帝接受了他的建議,下詔以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將元年,改號為陳聖劉太平皇帝,漏刻以百二十為度。但二個月後,哀帝見毫無成效,又發了一道詔令,自承誤信方士之言,做了些不符時勢所宜的事,因此收回成命,並將夏賀良等人發監問斬。「不合時宜」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,用於表示不符合時勢趨尚。
【書證】① 《漢書・卷一一・哀帝紀》:「朕過聽賀良等言,冀為海內獲福,卒亡嘉應。皆違經背古,不合時宜。」(源)② 《朱子語類・卷六七・易三・綱領下》:「若事雖正,而處之不合時宜,於理無所當,則雖正而不合乎中。」③ 宋・王讜《唐語林・卷五・補遺》:「公所見雖美,其如不合時宜何?」④ 《紅樓夢・第六三回》:「他為人孤僻,不合時宜,萬人不入他目。」⑤ 《鏡花緣・第一二回》:「此話雖近迂拙,不合時宜,後之君子,豈無採取?」⑥ 《三俠五義・第五回》:「且說小沙窩內有一老者姓張行三,為人梗直,好行俠義,因此人都稱他為『別古』。(與眾不同謂之『別』,不合時宜謂之『古』。)」
【用法】  不符合時勢趨尚。  用在「不符時尚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填鴨式的教育方法,如今已不合時宜了。② 他總愛穿些不合時宜的服裝,經常受到朋友的嘲笑。③ 如果在公開場合發表不合時宜的言論,可是會引人側目的。④ 過去他的言論被認為不合時宜,現在已證明他所說完全正確。⑤ 我們可以吸收古人的智慧,但是如果不知變通運用,就可能不合時宜了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7 9:34: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