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不可一世
释义
不可一世
注音ㄅㄨˋ ㄎㄜˇ ㄧ ㄕˋ拼音bù kě yī shì近義:目中無人、目空一切、目無餘子、妄自尊大、自命不凡、自高自大、唯我獨尊反義:虛己受人、虛懷若谷、謙沖自牧關聯:不肯一世、不屑一世
【釋義】可,讚許、稱是。「不可一世」指人驕橫自大,目空一切,以為他人無與倫比。#語出宋・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・卷五》。
【典源】▶ #宋・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・卷五》王荊公少年,不可一世士,獨懷刺候濂溪,三及門而三辭焉。荊公恚曰:「吾獨不可自求之六經乎!」乃不復見。余謂濂溪知荊公自信太篤,自處太高,故欲少摧其銳,而不料其不可回也。然再辭可矣,三則已甚。使荊公得從濂溪,沐浴於光風霽月之中,以消釋其偏蔽,則他日得君行道,必無新法之煩苛,必不斥眾君子為流俗,而社稷蒼生將有賴焉。嗚呼!豈非天哉!  ① 典故或見於宋・黃庭堅〈跋范文正公帖〉。② 王荊公:王安石(西元1021∼1086),字介甫,號半山老人,宋臨川人。博覽強記,工書畫,尤善詩,而文詞簡練。神宗時為相,改革政治,銳行新法,因反對者眾多,沒有成功。封荊國公,卒諡文。③ 懷刺:身懷名片。刺,名片、名帖。④ 濂溪:周敦頤(西元1017∼1073),字茂叔,宋道州營道人。著《太極圖說》及《通書》,為宋理學之開山祖,二程皆其弟子,世稱濂溪先生,卒諡元公。⑤ 恚:音ㄏㄨㄟˋ,怨恨、憤怒。⑥ 六經:指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樂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六部經典。  ▶ 宋・黃庭堅〈跋范文正公帖〉(據《豫章先生文集・卷三〇》引)范文正公書,落筆痛快沈著,極近晉宋人書。往時,蘇才翁筆法妙天下,不肯一世人,惟稱文正公書與〈樂毅論〉同法。
【典故】根據宋代羅大經撰寫的《鶴林玉露》記載,王安石年少時,狂傲自滿,以為無人能及。他曾經帶著名片登門求見理學家周敦頤,結果一連三次都被拒絕在門外。王安石因此滿懷怨恨,不再上門求見。作者羅大經認為,周敦頤想挫王安石的銳氣,沒有什麼不對,但一連拒絕三次是過分了些。假使王安石能跟隨周敦頤學習,矯正偏頗的觀念,就不會有煩苛擾民的新法產生。「不可一世」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,用來指人驕橫自大,目空一切,以為他人無與倫比。
【書證】① 宋・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・卷五》:「荊公少年,不可一世士,獨懷刺候濂溪,三及門而三辭焉。」(源)② 明・焦竑《玉堂叢語・卷八・簡傲》:「(王廷陳)為翰林庶吉士,詩已有名,其意不可一世,僅推何景明,而好薛蕙、鄭善夫。」③ 清・洪亮吉〈四哀詩序〉:「授經之席,移市門而便沽;問奇之酒,呼里魁而對飲。推其梗概,實不可一世焉。」④ 清・俞樾《春在堂隨筆・卷六》:「杭州陸璣,道光間名諸生也。豪於飲,能詩文,且善畫,恃才傲物,不可一世。遇才名出己右者,必力折之。」⑤ 清・張篤慶〈鸚鵡洲哀辭〉:「當筵落筆賦鸚鵡,生平謾罵膺碪俎。不可一世橫千古,乾坤跼蹐歸黃土。」⑥ 《孽海花・第三四回》:「圓圓的臉盤,兩目炯炯有光,於盎然春氣裡,時時流露不可一世的精神。」
【用法】  指人驕橫自大,目空一切,以為他人無與倫比。貶義。  用在「傲慢狂妄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他恃才傲物,不可一世,狂妄的言行令人厭惡。② 他騎在馬上,睥睨四周的神情,儼然不可一世。③ 他小有成就便顯得不可一世,難免貽笑大方之家。④ 他演講時那種不可一世的氣燄,聽得臺下的人都嗤之以鼻。⑤ 他自以為高人一等,處處表現出不可一世的模樣,徒然惹人反感罷了。⑥ 自從他升官之後,就常在同事面前擺出不可一世的模樣,大家都很不以為然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8:25: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