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下筆成章
释义
下筆成章
注音ㄒㄧㄚˋ ㄅㄧˇ ㄔㄥˊ ㄓㄤ拼音xià bǐ chéng zhāng近義:一揮而就、援筆立成、意到筆隨、落紙如飛、運筆如飛反義:江郎才盡關聯:下筆成篇、下筆成詠、援筆成章、落筆成章、走筆成章、走筆成文
【釋義】一揮筆即寫成文章。比喻才思敏捷,且具文采。語出《三國志・卷一九・魏書・任城陳蕭王傳・陳思王植》△「一氣呵成」、「一揮而就」、「援筆立成」
【典源】▶ 《三國志・卷一九・魏書・任城陳蕭王傳・陳思王植》陳思王植字子建。年十歲餘,誦讀《詩》、《論》及辭賦數十萬言,善屬文。太祖嘗視其文,謂植曰:「汝倩人邪?」植跪曰:「言出為論,下筆成章,顧當面試,奈何倩人?」時鄴銅爵臺新成,太祖悉將諸子登臺,使各為賦。植援筆立成,可觀,太祖甚異之。  ① 陳思王植:曹植(西元192∼232),字子建,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,文帝之弟。十歲能屬文,甚得武帝寵愛。文帝立,忌其才而不重用,封陳王。植才思捷,詞藻富麗,尤長於詩。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,謝靈運嘗言:「天下才共一石,子建獨得八斗。」卒諡思,世稱為陳思王。有《曹子建集》。② 屬文:連綴字句而成文,指寫文章。屬,音ㄓㄨˇ,綴輯、寫作。③ 太祖:曹操(西元155∼220),字孟德,小字阿瞞,東漢沛國譙(今安徽省亳縣)人。有雄才,多權詐,能文學。起兵擊黃巾,討董卓,漸次剪削諸雄,自為丞相,拜大將軍,爵魏公,旋進爵魏王,加九錫。後卒於洛陽,子丕篡漢。追諡武帝,廟號太祖。④ 倩:請。⑤ 將:音ㄐㄧㄤˋ,率領。⑥ 援筆立成:拿起筆來立刻寫成文章。形容才思敏捷。見「援筆立成」。⑦ 異:驚訝。
【典故】據《三國志・卷一九・魏書・任城陳蕭王傳・陳思王植》載: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,從小聰穎好學,十多歲時,就已經讀了數十萬字的詩辭歌賦等各類文章,培養出極豐富的文采。有一次太祖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,曾懷疑地問:「你是找誰幫忙寫的啊?」曹植跪下而恭敬地回答:「我自己能出口成論,下筆成章,何須找人代筆?您不信的話,可以當面測試啊!」那時恰巧曹操興建的銅爵臺剛完工,他就帶著幾個兒子登上高臺,並要他們各作一篇賦。曹植拿起筆來,瞬間就完成了一篇令人激賞的佳作,讓曹操驚訝不已,不得不相信他這個兒子確實有「下筆成章」的奇能。後來「下筆成章」就用來比喻才思敏捷,且具文采。
【書證】① 《三國志・卷二・魏書・文帝紀二》:「評曰:『文帝天資文藻,下筆成章,博聞彊識,才蓺兼該。』」② 《三國志・卷一九・魏書・任城陳蕭王傳・陳思王植》:「言出為論,下筆成章,顧當面試,奈何倩人?」(源)③ 《隋書・卷七六・文學列傳・杜正玄》:「開皇末,舉秀才,尚書試方略,正玄應對如響,下筆成章。」④ 元・戴善夫《風光好・第一折》:「少年文史足三冬,下筆成章氣似虹。」⑤ 明・李夢陽〈再與何氏書〉:「蓋君詩徒知神情會處,下筆成章為高,而不知高而不法,其勢如搏巨蛇,駕風螭,步驟即奇,不足訓也。」⑥ 《金瓶梅・第三一回》:「自說此人下筆成章,廣有學問,乃是個才子。」
【用法】  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。  用在「出手成章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你要能多記些佳句成語,自然下筆成章。② 他那下筆成章的才能,是靠平日多讀多寫磨出來的。③ 我也希望自己能才思敏捷,下筆成章,然而就是做不到。④ 老師說沒才氣的人,若要下筆成章,得靠後天勤寫勤練了。⑤ 我這位同學不僅口才好,筆下功力也不弱,常常能下筆成章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8:24: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