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葉公好龍
释义
葉公好龍
注音ㄕㄜˋ ㄍㄨㄥ ㄏㄠˋ ㄌㄨㄥˊ拼音shè gōng hào lóng近義:言行不一、表裡不一反義:言行一致
【釋義】指古人葉公以喜歡龍聞名,但真龍下凡到他家,他卻被嚇得面無人色。比喻所好似是而非,以致表裡不一,有名無實。#典出《莊子》逸文。
【典源】▶ #《莊子》逸文(據《太平御覽・卷三八九・人事部三〇・嗜好》引)子張見魯哀公,哀公不禮。曰:「臣聞君好士,不遠千里以見公。今見公之好士也,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。葉公好龍,室中彫文盡以為龍。於是天龍聞而下之,窺頭於牖,拖尾於堂。葉公見之,弃而還走,失其魂魄,五神無主。是葉公非好龍也,夫似龍而非龍也;今君非好士也,好夫似士而非好士也。  ① 典故或見於漢・劉向《新序・卷五・雜事》。② 子張:西元前503∼?,姓顓孫,名師,字子張。春秋陳國人,孔子弟子。其資質寬沖,博接從容,然不務立於仁義之行,故孔子弟子友之而弗敬。③ 魯哀公:?∼西元前467,春秋魯國國君。名蔣,一作將。哀公時患三桓勢大,欲借諸侯之力抑之,反為三桓所攻,奔於衛,後為國人迎歸。在位二十七年。④ 牖:窗戶。  ▶ 漢・劉向《新序・卷五・雜事》子張見魯哀公,七日而哀公不禮。託僕夫而去,曰:「臣聞君好士,故不遠千里之外,犯霜露,冒塵垢,百舍重趼,不敢休息,以見君。七日而君不禮,君之好士也,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。葉公子高好龍,鉤以寫龍,鑿以寫龍,屋室雕文以寫龍,於是天龍聞而下之,窺頭於牖,拖尾於堂,葉公見之,弃而還走,失其魂魄,五色無主。是葉公非好龍也,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。今臣聞君好士,故不遠千里之外,以見君,七日不禮,君非好士也,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。……」
【典故】子張是孔子的弟子,他的資質聰穎,勤學好問,善於待人接物,交友頗廣。相傳子張想在仕途上有所發展,正好聽說魯哀公喜好結交士人,於是他來到魯國,希望能得到哀公的賞識。可是,卻遲遲未能受到哀公的敬重和禮遇。子張失望之餘,就說了一個故事,請人轉告哀公,自己就離去了。故事是這樣子的:「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,他非常喜歡龍,居室都雕著龍的圖案。天上的龍知道葉公愛龍成痴,於是親自下凡,來到葉公家裡,想讓葉公看看真龍的模樣。本來以為葉公看到真龍會十分高興,沒想到葉公居然嚇得魂飛魄散,臉色蒼白。這時大家才明白,葉公喜歡的不是真的龍,而是像龍卻非龍的假龍。」子張說這個故事的用意,是要諷刺魯哀公並非真正的想結交士人,不過是徒慕虛名罷了。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葉公好龍」,用於比喻所好似是而非,以致表裡不一,有名無實。
【書證】① 《後漢書・卷三〇下・郎顗襄楷列傳・襄楷》:「殷紂好色,妲己是出。葉公好龍,真龍游廷。今黃門常侍,天刑之人,陛下愛待,兼倍常寵,係嗣未兆,豈不為此?」② 《三國志・卷三八・蜀書・許麋孫簡伊秦傳・秦宓》:「昔楚葉公好龍,神龍下之,好偽徹天,何況於真?」③ 《南史・卷三三・裴松之列傳》:「昔葉公好龍而真龍見,燕昭市骨而駿足至。明公以旰食待士,豈患海內無人。」④ 唐・劉知幾《史通・卷八・摸擬》:「蓋鑑識不明,嗜愛多僻,悅夫似史,而憎夫真史,此子張所以致譏於魯侯,有葉公好龍之喻也。」⑤ 唐・薛登〈論選舉疏〉:「燕昭好馬,則駿馬來庭;葉公好龍,則真龍入室。由是言之,未有上之所好而下不從其化者也。」⑥ 《聊齋志異・卷六・鴿異》:「物莫不聚於所好,故葉公好龍,則真龍入室;而況學士之於良友,賢君之於良臣乎!」
【用法】  比喻所好似是而非,以致表裡不一,有名無實。  用在「表裡不一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曾參殺人,積非成是;葉公好龍,似是而非。② 這種不切實際的理想,猶如葉公好龍,無法接受現實的考驗。③ 這些人成天叫改革,實際上只是葉公好龍,真要他們提出改革建議時,個個噤若寒蟬。④ 你不是說喜歡音樂嗎?真邀你去聽音樂會,你又推說沒時間,這與葉公好龍有什麼區別!⑤ 他口口聲聲爭著上前線,今天一聽到槍聲就已嚇得面無人色,這種葉公好龍的表現,真是令人錯愕!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8:05: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