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華而不實 | |||||||||
释义 | 華而不實㊣ 注音:ㄏㄨㄚˊ ㄦˊ ㄅㄨˋ ㄕˊ拼音:huá ér bù shí近義:羊質虎皮、金玉其外、敗絮其中、虛有其表、魚質龍文反義:秀外慧中、表裡如一、實而不華、樸實無華關聯:華而少實、多華少實 【釋義】只開花而不結果,比喻虛浮而不切實際。語出《左傳・文公五年》。△「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」、「虛有其表」 【典源】▶ 《左傳・文公五年》晉陽處父聘于衛,反過甯,甯嬴從之。及溫而還,其妻問之。嬴曰:「以剛。〈商書〉曰:『沈漸剛克,高明柔克。』夫子壹之①,其不沒②乎!天為剛德,猶不干時③,況在人乎?且華而不實,怨之所聚也。犯而聚怨,不可以定身。余懼不獲其利而離其難,是以去之。」注 ① 壹之:偏執其一,指性剛強。② 沒:通「歿」,死亡。③ 干時:干涉四時運行。 【典故】據《左傳・文公五年》載,春秋魯文公五年,在甯地掌管旅舍的大夫甯嬴,遇到出使衛國回來的晉大夫陽處父,覺得他是個仁德的君子,於是告別妻子追隨他而去。可是,過沒幾天,甯嬴就回來了,妻子問他為什麼這麼快回來?他回答說:「陽處父的個性太過剛強偏執。即使是像上天那麼剛強無情,尚且不干涉四時運行,更何況是人呢?而且一路上和他交談下來,覺得他說的話內容虛浮而不切實際,言過其實,容易觸犯別人,招致怨恨。眾人都怨恨他,我怕跟隨他還沒獲得利益就先遭到災難,所以離開他。」後來「華而不實」被用來比喻虛浮而不切實際。此外,在《國語・晉語四》中,可以看到「華而不實,恥也」這句話。事情發生在春秋時,秦穆公設宴款待晉公子重耳,在宴會結束後對臣子們所說的話。秦穆公認為,一個人徒具華麗的外表,而沒有實際內容,是可恥的。在這裡「華而不實」,同樣有虛浮而不切實際的意思。 【書證】① 《左傳・文公五年》:「天為剛德,猶不干時,況在人乎?且華而不實,怨之所聚也。」(源)② 《晏子春秋・外篇・不合經術者》:「景公謂晏子曰:『東海之中,有水而赤,其中有棗,華而不實。」③ 漢・張衡〈東京賦〉:「若僕所聞,華而不實;先生之言,信而有徵。」④ 《三國志・卷二一・魏書・王衛二劉傅傳・劉廙》裴松之注引〈廙別傳〉:「吾觀魏諷,不脩德行,而專以鳩合為務,華而不實,此直攪世沽名者也。」⑤ 南朝陳・徐陵〈答李顒之書〉:「文豔質寡,何似上林?華而不實,將同桂樹。」⑥ 《南史・卷八・梁本紀下》:「論曰:『……太宗敏叡過人,神采秀發,多聞博達,富贍詞藻,然文豔用寡,華而不實。』」⑦ 五代漢・王定保《唐摭言・卷七・升沈後進》:「苟華而不實,以比周鼓譽者,不為君子腹誹,鮮矣!」⑧ 宋・陳師道〈謝徐州教授啟〉:「竊懷匹夫不奪之心,庶幾君子難進之節,是古之學勤而無功,自好之文,華而不實,然賤而多藝,乃孔子之不為。」 【用法】義 比喻虛浮而不切實際。貶義。類 用在「內外不一」的表述上。例 ① 我們做事要務實,不可華而不實。② 他這種華而不實的作風,如何成得了大器?③ 這種華而不實的人,不是倚賴終身的好對象。④ 他的文章只是堆砌了一堆的辭藻,華而不實,沒什麼內容。⑤ 我們應該言行一致,才能受到尊重;華而不實的虛誇行為,終究會遭到鄙視。 【辨似】同 「華而不實」及「虛有其表」都有徒具外表,沒有內在的意思。異 「華而不實」側重於外表華麗好看,但其實內容空虛;「虛有其表」側重於外表好看或強壯,但其實不中用。
|
||||||||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