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一蹶不振
释义
一蹶不振
注音ㄧ ㄐㄩㄝˊ ㄅㄨˋ ㄓㄣˋ拼音yī jué bù zhèn反義:再接再厲、百折不撓、東山再起、重整旗鼓、捲土重來、屢仆屢起關聯:跌而不振、一跌不振、踣不復振
【釋義】蹶,跌倒。振,奮起。「一蹶不振」指跌倒了就不能再奮起。語本漢・劉向《說苑・卷一六・談叢》。後用「一蹶不振」比喻一遭受挫敗,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。
【典源】▶ 漢・劉向《說苑・卷一六・談叢》天與不取,反受其咎;時至不迎,反受其殃。天地無親,常與善人。天道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;積惡之家,必有餘殃。一噎之故,絕穀不食;一蹶之故,卻足不行。心如天地者明,行如繩墨者章。  ① 噎:音ㄧㄝ,食物塞住咽喉,氣透不過來。② 絕:拒絕。③ 蹶:音ㄐㄩㄝˊ,顛仆、跌倒。④ 卻足:畏縮不敢再跨出腳步。卻,退後。
【典故】西漢劉向所撰《說苑》一書,記錄軼聞瑣事,雜以議論,以儒家思想為指歸,闡明國家興亡、政治得失之理,以為後世鑒戒。〈談叢〉這篇是各家名言彙編,其中「一噎之故,絕穀不食;一蹶之故,卻足不行」,本於《淮南子・脩務》:「今以為學者之有過而非學者,則是以一飽之故,絕穀不食;以一蹪之難,輟足不行。惑也。」大意是:現在因為有的學者有過錯就詆毀所有的學者,不再學習,就像一旦被飯噎到,便不再吃飯,跌了一跤,就畏縮不敢再向前走。這未免太糊塗了。後來「一蹶不振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一遭受挫敗,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。
【書證】① 明・李清《三垣筆記・卷中・崇禎》:「故以君子與小人角,猶勝負半;惟君子與君子角,而以小人乘其敝,則一蹶不振之道也。」② 明・張居正〈寄太史吳後菴書〉:「而公以青年俊才,竟為例格,一蹶而不振,豈非命哉!」③ 明・沈德符《萬曆野獲編補遺・卷四・奉使被議》:「此數君俱才諝著聞,以出疆僨事,一時同入廢籍,且近在七八年間,皆一蹶不復振云。」④ 《清史稿・卷一二三・食貨志四》:「富商棄之弗顧,強簽鄉人承充。及倒罷末由追繳,乃責里中按戶攤納。迨乾隆時,一蹶不振,遂令歷年督撫分償。」⑤ 清・王夫之《讀通鑑論・卷四・漢宣帝》:「憚數歲之勞,遽期事之速效,一蹶不振,數十年兵連禍結,而不可解。」
【用法】  比喻一遭受挫敗,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。  用在「渙散消沉」、「無法恢復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我們要有愈挫愈勇的精神,千萬不可一蹶不振。② 雖然受到重大的打擊,他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。③ 人最怕失敗後便一蹶不振,失去東山再起的鬥志。④ 他自從經商失敗後,便一蹶不振,整天借酒澆愁。⑤ 如果因為這麼小的困難就一蹶不振,你就太沒志氣了。⑥ 人生的際遇總是有起有落,不可因為一時的挫敗而一蹶不振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4 20:02: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