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一衣帶水
释义
一衣帶水
注音ㄧ ㄧ ㄉㄞˋ ㄕㄨㄟˇ拼音yī yī dài shuǐ關聯:衣帶水、衣帶一江
【釋義】形容江流狹窄有如一條衣帶。語出《南史・卷一〇・陳本紀下》。後亦泛指江河阻隔不足以限制交往。
【典源】▶ 《南史・卷一〇・陳本紀下》隋文帝謂僕射高熲曰:「我為百姓父母,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?」命大作戰船。人請密之,隋文帝曰:「吾將顯行天誅,何密之有!使投柹於江,若彼能改,吾又何求。」及納梁蕭瓛、蕭巖,隋文愈忿,以晉王廣為元帥,督八十總管致討。乃送璽書,暴後主二十惡。又散寫詔書,書三十萬紙,遍喻江外。  ① 隋文帝:楊堅(?∼西元604),華陰人,隋朝的開國君主。初仕北周,封隨公,後弒靜帝自立,國號隋。在位二十四年,後為次子楊廣所弒。諡文。② 僕射:職官名。秦時設置,因古時重視武官,用善射的人掌理事務,漢以後各朝都據秦法而有此官。至唐時,左右僕射相當於宰相的職任。宋徽宗時改左右僕射為太宰、小宰,此後僕射之名不復存在。射,音ㄧㄝˋ③ 高熲:?∼西元607,隋渤海蓨人,字昭玄。少明敏,善辭令。楊堅為丞相時,為相府司祿。隋初,拜尚書左僕射。後佐楊廣伐陳,以功封齊國公。
【典故】隋文帝楊堅為北周貴族楊忠之子。楊忠曾隨周太祖起義於關西,後位至大司空,封隋國公。楊堅襲父爵,累官至大司馬。後周宣帝病死,周靜帝繼位,年幼未能親政,楊堅總攬朝政,自為相國,進爵隋王,後來廢靜帝而自立,國號隋,改元開皇,建都大興,但長江以南仍是陳朝的天下。當時陳後主荒淫誤國,隋文帝為統一天下,便藉口安民除暴,出兵討伐陳朝。出兵之前,隋文帝對他的臣子說:「我身為天下百姓的父母,怎麼可以因為一條小小長江的阻隔,就不去拯救對岸受苦的百姓呢?」其實長江是條非常大的水流,最寬處可達一千七百多公尺。但隋文帝為了強調他出兵南陳的決心,所以用衣帶來形容長江。開皇九年,陳朝滅亡,結束了東晉以來二百六十餘年的分裂戰亂。「一衣帶水」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,原被用於形容江流狹窄有如一條衣帶,後亦用於泛指江河阻隔不足以限制交往。
【書證】① 《南史・卷一〇・陳本紀下》:「隋文帝謂僕射高熲曰:『我為百姓父母,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?』命大作戰船。」(源)② 《舊五代史・卷六五・唐書・李建及列傳》:「建及被重鎧,執矟呼曰:『豈有一衣帶水,縱賊如此!』」③ 《宋史・卷二五八・潘美列傳》:「時舟楫未具,美下令曰:『美受詔,提驍果數萬人,期於必勝,豈限此一衣帶水而不徑度乎?』」④ 明・歸有光〈送同年李觀甫之任江浦序〉:「高皇帝定鼎,特以六合分為江浦,以為兩縣,而屬之京兆。蓋以畿輔重地,不當為一衣帶水所隔。」
【用法】▶   形容江流狹窄有如一條衣帶。  用在「河面狹窄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新店溪僅一衣帶水,兩岸人家,雞犬相聞。② 橫跨一衣帶水的關渡大橋,人車往來,絡繹不絕。▶   泛指江河阻隔不足以限制交往。  用在「相鄰接攘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海峽兩岸僅一衣帶水之隔,理應和睦相處,多作交流。② 隔著一衣帶水的中日兩國,自古以來經濟交流就十分頻繁。③ 從戰略地位來看,臺灣與澎湖,相隔一衣帶水,脣齒相依。④ 相隔一衣帶水的海峽兩岸,一旦兵戎相見,必然兩敗俱傷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9:30: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