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花言巧語
释义
花言巧語
注音ㄏㄨㄚ ㄧㄢˊ ㄑㄧㄠˇ ㄩˇ拼音huā yán qiǎo yǔ近義:天花亂墜、巧言如簧、甜言蜜語反義:由衷之言、肺腑之言、逆耳忠言關聯:巧語花言、花唇巧舌、巧舌花脣、花嘴花舌、巧言花語
【釋義】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。語出《朱子語類・卷二〇・論語・學而篇》。△「甜言蜜語」
【典源】▶ 《朱子語類・卷二〇・論語・學而篇》或問「巧言令色,鮮矣仁」。曰:「只心在外,便是不仁也。不是別更有仁。」「巧言令色,鮮矣仁!」只爭一個為己、為人。且如「動容貌,正顏色」,是合當如此,何害於事。若做這模樣務以悅人,則不可。或以巧言為言不誠。曰:「據某所見,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。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,便是。看做這般模樣時,其心還在腔子裡否?」  ① 某:自稱語。此指朱熹(西元1130∼1200),字元晦,後改字仲晦,晚號晦翁,又號晦菴、紫陽。宋婺源人,僑寓建州。累官寶文閣待制,卒諡文,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。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,集宋代理學之大成。② 舉子:被薦舉應試的士子。
【典故】《論語》裡曾記載孔子的一段話:「巧言令色,鮮矣仁!」意思是話說得很動聽,臉色裝得很和善,可是一點也不誠懇,這不是仁的表現。宋代理學家朱熹在與學生講解這段話時,解釋說:「做任何事都要有誠心,沒有誠心便是不仁。說話動聽、和顏悅色,本來就應該這樣,而且也不害事,但如果為了取悅別人而不誠心的話,那是不可以的。」「巧言」二字有人解釋為說話不誠懇,朱熹告訴學生說:「依我之見,巧言是指虛假好聽的話,今天有不少讀書人舞文弄墨,妙筆生花,但寫的盡是些言不及義的文章,就是所謂的巧言,也就是『花言巧語』。」朱熹用「花言巧語」來解釋《論語》裡的「巧言」二字,後來「花言巧語」就被用來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。
【書證】① 《朱子語類・卷二〇・論語・學而篇》:「據某所見,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。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,便是。」(源)② 宋・無名氏〈失調名・月到中秋偏瑩〉詞:「誰花言巧語、胡廝脛。我只道、爾是照人孤眠,惱殺人,舊都名業鏡。」③ 元・關漢卿《魯齋郎・第三折》:「誰聽你花言巧語,我這裡尋根拔樹。」④ 元・馬致遠《黃粱夢・第二折》:「是你辱門敗戶先自歪,做的來漏虀搭菜,把花言巧語枉鋪排。」⑤ 明・無名氏《白兔記・第一六齣》:「這是劉窮的骨血,過了三朝滿月,你把花言巧語,哄那小廝,抱在手中,把他撇在荷花池內淹死了,絕其後患。」⑥ 《紅樓夢・第六九回》:「休信那妒婦花言巧語,外作賢良,內藏奸狡。」
【用法】  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。  用在「言語動聽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金光黨利用人性貪的弱點,花言巧語騙走許多人畢生的積蓄。② 經過上次的教訓,她深刻地體認到花言巧語的男人是不可靠的。③ 父母親總是叮嚀女兒交男朋友要小心,不要被花言巧語給迷惑了。④ 只要朋友一問起為什麼結婚,她總是笑著說是被老公的花言巧語給騙的。⑤ 媽媽誤信了商人的花言巧語,買下一件兩仟元的上衣,結果才洗一次就縮水了。
【辨似】  「花言巧語」及「甜言蜜語」都指動聽的話。  「花言巧語」具虛偽義,適用對象較廣;「甜言蜜語」較中性,多用於描述愛情的場合。
花言巧語甜言蜜語辨似例句
她就這樣被他的~說動了,終於點頭答應了婚事。
金光黨利用人性貪的弱點,~騙走許多人畢生的積蓄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4:43: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