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一揮而就
释义
一揮而就
注音ㄧ ㄏㄨㄟ ㄦˊ ㄐㄧㄡˋ拼音yī huī ér jiù近義:一氣呵成、一蹴而就、下筆成章、援筆立成、運筆如飛反義:江郎才盡、索盡枯腸關聯:一揮而成
【釋義】一動筆,文章就寫成了。形容才思敏捷,落筆成章。語本《摭言》。後用「一揮而就」形容在書畫作文方面的敏捷高超。△「一氣呵成」、「一揮立就」、「下筆成章」、「援筆立成」
【典源】▶ 《摭言》(據《太平廣記・卷一八三・王璘》引)長沙日試萬言,王璘詞學富贍,非積學所致。崔詹事廉問,持表薦之於朝,先是試之於使院,璘請書吏十人,皆給几硯。璘袗絺捫腹,往來口授,十吏筆不停輟,首題〈黃河賦〉三十字,數刻而成;又〈鳥散餘花落〉詩三十首,援毫而就。時忽風雨暴至,數幅為迴飆所卷,泥滓霑漬,不勝舒卷。璘曰:「勿取,但將紙來!」復縱筆一揮,斯須復十餘篇矣。  ① 迴飆:旋風。飆,音ㄅㄧㄠ② 卷:音ㄐㄩㄢˇ,通「捲」,動詞,吹走。③ 泥滓霑漬:被泥土灰塵沾染濕透。滓,音ㄗˇ。霑漬,音ㄓㄢ ㄗˋ④ 不勝舒卷:無法把卷曲的紙張舒展開來。卷,音ㄐㄩㄢˇ,指卷曲的紙張。。⑤ 璘:音ㄌㄧㄣˊ。王璘,唐長沙人,生卒年不詳。詞學富贍,應試萬言科,顯敏捷之才,然不欲為官,放浪山水而終。
【典故】唐代文人王璘極富文才。據傳,他在參加萬言科考試時,請了十名專司書寫的人員,在庭院中架設桌椅,準備替他寫下口述的文章。考試開始時,王璘自己一面優閒的來回踱步,一面口中源源不絕的吟詠文章,其速度之快,讓那十個抄寫人員完全無法停筆。正當完成之際,暴雨驟至,有好幾幅寫成的文章被一陣風捲至地上,被泥沙塵土沾濕了,整張紙卷曲起來,怎麼也無法打開。王璘看了便說:「算了!再拿幾張新的紙來!」紙取來後,他拿起筆來,頃刻間又寫出十餘篇文章。此事見於唐代小說《摭言》,小說內容雖難免誇大,但在《唐詩紀事》中亦有記載:「應日試萬言科,請十書吏,口授十書吏書之,未亭午,已就七千言。」也是說不到中午,他就已作出七千字的文章,故可知,王璘確實是有出口成章、下筆千言的才情。後來「一揮而就」這句成語,就從《摭言》中「縱筆一揮,斯復十餘篇矣」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才思敏捷,落筆成章。後則不限於寫作文章,可泛用於書畫方面。
【書證】① 宋・朱弁《曲洧舊聞・卷七》:「東坡一揮而就,不日傳都下,紙為之貴。」② 《三國演義・第七一回》:「度尚令邯鄲淳作文鐫碑以記其事。時邯鄲淳年方十三歲,文不加點,一揮而就,立石墓側,時人奇之。」③ 明・俞弁《逸老堂詩話・卷上》:「適讌客,令閽者請入室,即令賦詩贈妓,仍以險韻困之。邱略不搆思,一揮而就。」④ 《警世通言・卷六・俞仲舉題詩遇上皇》:「俞良領旨,左右便取過文房四寶,放在俞良面前。俞良一揮而就,做了一隻詞,名〈過龍門令〉。」⑤ 《鏡花緣・第五三回》:「那知姐姐不假思索,竟把前朝年號以及事跡,一揮而就。若非一部全史瞭然於中,何能如此!」⑥ 《三俠五義・第二二回》:「公孫先生得便來到自己屋內,略為思索,提筆一揮而就,交包興請示相爺看過。」⑦ 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・第一〇五回》:「承暉在身邊取出紙筆來,一揮而就。寫成一式兩紙,叫博如簽字。」
【用法】  形容在書畫作文方面的敏捷高超。  用在「出手成章」、「一揮即成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寫幾個字有何困難?待我一揮而就!② 他想都不想,一揮而就,一匹馬躍然紙上。③ 他拿起筆,蘸飽了墨,一首七律,一揮而就。④ 只看大師拿起筆,一揮而就,春聯就寫好了。⑤ 我沒有那一揮而就的才氣,這篇文章容我仔細琢磨,幾天後才能完成。
【辨似】  「一揮而就」及「一氣呵成」都有毫無滯礙,順利完成的意思。  「一揮而就」側重於敏捷迅速,專用於作文、書畫方面;「一氣呵成」側重於完整流暢,泛用於形容各種事物。
一揮而就一氣呵成辨似例句
他想都不想,~,一匹馬躍然紙上。
她的體操表演,動作前後連貫,~,贏得滿堂采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9:42: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