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一心一意
释义
一心一意
注音ㄧ ㄒㄧㄣ ㄧ ㄧˋ拼音yī xīn yī yì近義:全心全意反義:三心二意、心猿意馬關聯:一心一計
【釋義】同心同意。亦用於指心意專一,毫無他念。#語本《杜氏新書》。△「全心全意」
【典源】▶ #《杜氏新書》(據《三國志・卷一六・魏書・杜畿傳》裴松之注引)喜欲恕折節謝己,諷司馬宋權示之以微意。恕答權書曰:「況示委曲。夫法天下事,以善意相待,無不致快也;以不善意相待,無不致嫌隙也。而議者言,凡人天性皆不善,不當待以善意,更墮其調中。僕得此輩,便欲歸蹈滄海乘桴耳,不能自諧在其間也。然以年五十二,不見廢棄,頗亦遭明達君子亮其本心;若不見亮,使人刳心著地,正與數斤肉相似,何足有所明,故終不自解說。程征北功名宿著,在僕前甚多,有人出征北乎!若令下官事無大小,咨而後行,則非上司彈繩之意;若咨而不從,又非上下相順之宜。故推一心,任一意,直而行之耳。殺胡之事,天下謂之是邪,是僕諧也;呼為非邪,僕自受之,無所怨咎。程征北明之亦善,不明之亦善,諸君子自共為其心耳,不在僕言也。」喜於是遂深文劾恕。  ① 典故或見於唐・駱賓王〈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〉詩。② 咨:徵詢;商量。③ 彈繩:木匠彈繩墨以取直。比喻定下準則。  ▶ 唐・駱賓王〈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〉詩(據《全唐詩・卷七七・駱賓王》引)寄語天上弄機人,寄語河邊值查客。乍可匆匆共百年,誰使遙遙期七夕。想知人意自相尋,果得深心共一心。一心一意無窮已,投漆投膠非足擬。
【典故】「一心一意」出自於《三國志》裴松之注引《杜氏新書》。其中記載,三國時魏國大臣杜恕在寫給上司宋權的一封信中說到:「若令下官事無大小,咨而後行,則非上司彈繩之意;若咨而不從,又非上下相順之宜。故推一心,任一意,直而行之耳。」意思是自己雖為下屬,但如果做任何事都要先問過上司,那麼上司訂定的原則就沒有意義了;假使問了又不能按照上司的決定去做,也是不應該。所以在很多事上,就自己作主了。其中「推一心,任一意」是指揣測上司的想法,與上司同心。「一心一意」就表示同心同意的意思,如《二刻拍案驚奇・卷三六》:「他不拘一文二文,常自喜不吝捨。他妻子見慣了的,況是女流,愈加信佛,也自與他一心一意,雖是生意淺薄,不多大事,沒有一日不捨兩文的。」「一」也有專注的意思,因此後世也用「一心一意」表示心意專一之意。如唐・駱賓王〈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〉詩:「一心一意無窮已,投漆投膠非足擬。」指兩人的情感濃厚、專一,無窮無盡,用如膠似漆都無法形容。後來「一心一意」這個成語就從「推一心,任一意」演變而出,被用來表示同心同意或心意專一,毫無他念的意思。
【書證】① 唐・駱賓王〈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〉詩:「一心一意無窮已,投漆投膠非足擬。」② 明・王守仁《傳習錄・卷上》:「定則不擾擾而靜,靜而不妄動則安,安則一心一意只在此處,千思萬想,務求必得此至善,是能慮而得矣。」③ 明・汪廷訥《種玉記・第二八齣》:「如今我兩人一心一意,永無閒言。」④ 《初刻拍案驚奇・卷二九》:「既有此話,有煩媽媽上覆他,叫他早自掙挫,我自一心一意守他這日罷了。」⑤ 《二刻拍案驚奇・卷三六》:「他不拘一文二文,常自喜不吝捨。他妻子見慣了的,況是女流,愈加信佛,也自與他一心一意,雖是生意淺薄,不多大事,沒有一日不捨兩文的。」⑥ 《儒林外史・第五二回》:「陳正公見他如此至誠,一心一意要把銀子借與他。」⑦ 《官場現形記・第三回》:「且說錢典史聽見這條門路,便一心一意的想去鑽。」
【用法】  心意專一,毫無他念。  用在「潛心專注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他工作時精神格外集中,一心一意想著快點完成任務。② 只要肯一心一意專注做事,成功的機會就會相對增加。③ 她一心一意想出國留學,繼續深造,不達目的,絕不罷休。④ 陳媽媽總是一心一意為了兒女付出,只要是孩子要求的,她一定努力給予滿足。⑤ 姐姐從小到大一心一意只想當畫家,努力多年後,終於在今天開辦個人畫展,完成宿願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21:14: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