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與虎謀皮
释义
與虎謀皮
注音ㄩˇ ㄏㄨˇ ㄇㄡˊ ㄆㄧˊ拼音yǔ hǔ móu pí關聯:與狐謀皮、與狐議裘、向狐謀裘
【釋義】比喻所謀者與對方有利害衝突,事情必辦不成。※語或本《符子》。
【典源】▶ ※《符子》(據《太平御覽・卷二〇八・職官部・司徒下》引)魯侯欲以孔子為司徒,將召三桓而議之,乃謂左丘明曰:「寡人欲以孔丘為司徒而授以魯政焉。寡人將欲詢諸三子。」左丘明曰:「孔丘,聖人與!夫聖人在政,過者離位焉,君雖欲謀其罪,弗合乎!」魯侯曰:「吾子奚以知之?」丘明曰:「周人有愛裘而好珍羞,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,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。言未卒,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,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。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,五年不具一牢。何者?周人之謀失之矣。今君欲以孔丘為司徒,召三桓而議之,亦以狐謀裘,與羊謀羞哉。」於是魯侯遂不與三桓謀而召孔丘為司徒。  ① 裘:用毛皮做成的衣服。② 珍羞:珍奇美味的食物。③ 少牢:古代祭禮的犧牲,只用羊、豕二牲即稱為「少牢」。少,音ㄕㄠˋ④ 相率:互相帶引,一個接一個。⑤ 重丘:一層層重疊的山丘。重,音ㄔㄨㄥˊ⑥ 制:通「製」。製造。
【典故】「與虎謀皮」的意思是向老虎商量要取牠的皮,皮是老虎的生命必需品,當然牠是不肯了。所以「與虎謀皮」用來比喻所謀者與對方有利害衝突,事情必辦不成。考其典源可能出自《符子》裡一則「與狐謀皮」的寓言。據載,魯定公時,孔子被任命為中都宰,績效卓然。一年以後,定公又想授予孔子司徒一職。他告訴太史左丘明說:「我想請孔丘任司徒,不過得先問問三桓的意見。」「三桓」是指魯桓公的三個孫子季孫氏、叔孫氏、孟孫氏,他們掌握著當時魯國的實際政權,但政治主張與孔子是處於對立的狀態,左丘明知道他們絕對不會同意讓孔子任司徒一職,於是用一則寓言作比喻,以勸阻定公。他說:「周朝有個人很喜歡皮製的裘衣,也喜歡吃珍奇美味的食物。有一次,他想製作一件價值千金的皮衣,還想舉辦一場備有很多羊肉的盛宴,於是分別去和狐狸和羊商量,希望牠們能提供毛皮和羊肉。他話都還沒說完,所有的狐狸就互相引領逃往深山,所有的羊也彼此呼叫著躲藏進茂密的樹林。結果,這個人花了十年都做不成一件皮衣,花了五年也辦不了一場盛宴。這是為什麼呢?是因為他找錯了商量的對象。」魯定公聽了這個故事,立即明白如果他去和政治立場與孔子衝突的三桓商量,所得到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,於是便打消了這個念頭,直接任命孔子為司徒。而「與狐謀皮」的寓言故事,可能就是後來「與虎謀皮」的出處,只是把「狐」改成「虎」。除了原有的寓義外,更因老虎是種猛獸,就更強調了寓言中「找錯對象」的意思。
【用法】  比喻所謀者與對方有利害衝突,事情必辦不成。  用在「毫無成效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你要去和那些橫行霸道的惡徒講道理,不啻是與虎謀皮。② 他向來視錢如命,要他捐錢救濟窮人,無異是與虎謀皮。③ 那種人非常不講理,要他接受這些條件,有點像在與虎謀皮。④ 在極權國家裡,人民向政府要求自由、平等,猶如與虎謀皮。⑤ 想和既得利益者談條件要求讓步,無疑是與虎謀皮,不可能成功的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8:03: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