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膾炙人口
释义
膾炙人口
注音ㄎㄨㄞˋ ㄓˋ ㄖㄣˊ ㄎㄡˇ拼音kuài zhì rén kǒu近義:口碑載道反義:乏善可陳關聯:膾炙天下、膾炙海內、流膾人口、膾炙一時
【釋義】膾,細切肉;炙,烤肉。膾、炙皆人間美味,「膾炙人口」指美味的食物人人愛吃,或比喻美妙的詩文為人所讚賞、傳誦。語出唐・林嵩〈周朴詩集序〉。後亦用「膾炙人口」比喻事物精妙而備受稱誦。
【典源】▶ 唐・林嵩〈周朴詩集序〉(據《全唐文・卷八二九・林嵩》引)乾符七年,閩城殞賊。悲夫!先生名朴,字見素。生於釣臺,而長於甌、閩,與李建州頻、方處士干為詩友,一篇一詠,膾炙人口。  ① 閩城:地名。地約當今福建省福州市。② 殞賊:被賊所殺。指周朴遇黃巢之亂,於閩城遇害身亡。③ 朴:周朴(?∼西元878),字見素,唐朝時人。工為詩,隱居嵩山,無功名之念。後避居福州,黃巢陷閩,欲用朴,朴不從,遂為黃巢所殺。朴為詩極盡雕琢,當時詩家稱「月鍛季煉」,未及成篇,已播人口。④ 釣臺:山名。地約當在今福建省閩侯縣南。⑤ 甌、閩:地名。甌,地約當今浙江省永嘉縣。閩,地約當今福建省福州市。⑥ 李建州頻:即李頻,唐朝時人,生卒年不詳。睦州壽昌人,累遷至都官員外郎,僖宗時為建州刺史。⑦ 方處士干:即處士方干,唐朝時人,生卒年不詳。字雄飛,睦州清溪人。其詩作清潤小巧,為人有清才,隱居鏡湖,日以詩酒自娛。處士,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。
【典故】唐僖宗乾符年間,周朴因遇黃巢之亂,不屈從黃巢而被殺。朴死後,僧人樓浩蒐其詩百篇,編成《周朴詩集》二卷。唐人林嵩為《周朴詩集》寫了一篇序文,文中說到周朴一生淡泊名利,放縱心靈於山林宇宙之中,視富貴如浮雲。與當時的建州刺史李頻、處士方干結為詩友,其間往來之詩作,都是「膾炙人口」,為人所稱美傳誦的好作品。文中「膾炙人口」原用於比喻美妙的詩文為人所讚賞、傳誦,後則亦用來比喻事物精妙而備受稱誦。
【書證】① 唐・林嵩〈周朴詩集序〉:「先生名朴,字見素。生於釣臺,而長於甌、閩,與李建州頻、方處士干為詩友,一篇一詠,膾炙人口。」(源)② 五代漢・王定保《唐摭言・卷一〇・海敘不遇》:「李濤,長沙人也,篇詠甚著,如『水聲長在耳,山色不離門』,又『掃地樹留影,拂床琴有聲』,又『落日長安道,秋槐滿地花』,皆膾炙人口。」③ 宋・楊億〈西崑酬唱集序〉:「時今紫微錢君希聖、祕閣劉君子儀並負懿文,尤精雅道,雕章麗句,膾炙人口。」④ 《朱子語類・卷一〇九・朱子・論取士》:「不知時文之弊已極,雖鄉舉又何嘗有好文字膾炙人口?」⑤ 宋・蔡夢弼《杜工部草堂詩話・卷一》:「非特意語天出,尤工於用字,故卓然為一代冠,而歷世千百,膾炙人口。」⑥ 《宣和書譜・卷一〇・行書四・韓偓》:「所著歌詩頗多,其間綺麗得意者數百篇,往往膾炙人口。」⑦ 明・俞弁《逸老堂詩話・卷下》:「此詞膾炙人口,盛傳於世。」⑧ 明・王世貞《藝苑卮言・卷七》:「喬景叔世寧己酉歲以楚藩參入賀萬壽,余時見之,短而髯,溫然長者也。所有行卷,僅百餘篇耳,頗膾炙人口。」⑨ 《花月痕・第一回》:「不想尋常歌伎中,轉有窺其風格傾慕之者,憐其淪落繫戀之者!一夕之盟,終身不改,幸而為比翼之鶼,詔於朝,榮於室,盤根錯節,膾炙人口。」⑩ 清・吳喬〈答萬季埜詩問〉:「姑言其淺處。如少陵〈黑鷹〉、曹唐〈病馬〉,其中有人;袁凱〈白燕〉詩,膾炙人口,其中無人,誰不可作?畫也,非詩也。」
【用法】▶   美味的食物人人愛吃。  用在「廣受歡迎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桌上擺滿了膾炙人口的佳肴,令人垂涎欲滴。② 這家的小籠湯包膾炙人口,許多人慕名而來,天天高朋滿座。▶   比喻美妙的詩文為人所讚賞、傳誦。褒義。  用在「廣受歡迎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李白〈靜夜思〉一詩膾炙人口,幾乎人人會背。② 談到武俠小說,最膾炙人口的,莫過於金庸的作品。③ 凡一代文學作品,有膾炙人口者,亦有默默無聞者。▶   比喻事物精妙而備受稱誦。褒義。  用在「廣受歡迎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〈陽明春曉〉是首膾炙人口的國樂曲子。② 一年一度的阿里山櫻花季,素來膾炙人口。② 這部電影必定有其特色,否則為何能膾炙人口,歷久不衰?
【辨似】  炙,音ㄓˋ,指燒烤的肉。不可寫作「灸」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7:57: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