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耳提面命
释义
耳提面命
注音ㄦˇ ㄊㄧˊ ㄇㄧㄢˋ ㄇㄧㄥˋ拼音ěr tí miàn mìng近義:三令五申、千叮萬囑關聯:面命耳提
【釋義】比喻懇切教誨。語本《詩經・大雅・抑》。△「三令五申」
【典源】▶ 《詩經・大雅・抑》於呼小子!未知臧否。匪手攜之,言示之事。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。借曰未知,亦既抱子。民之靡盈,誰夙知而莫成?  ① 於呼:嘆詞,亦作「嗚呼」。於,音② 臧否:善惡得失。臧,善。否,音ㄆㄧˇ,惡。③ 匪:不僅。
【典故】《詩經》是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,採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,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,共三百零五篇,分為風、雅、頌三大類。「雅」是朝廷上的樂歌,又分為大雅、小雅。〈抑〉一詩出自大雅,相傳是春秋衛武公所作,用以自勵之詩。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,封康叔於衛,建立衛國。康叔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,受周平王賜爵,是為衛武公。衛武公治理國家的態度十分開明,總是廣納百官的意見,做為施政的參考,因此得到衛國臣民的愛戴,讓衛國成為春秋初年的大國。在這一段詩中,衛武公表達了他對後代子孫的關心與懇切叮嚀,他說:「這些年輕人啊!還不懂得分辨善惡得失。為了怕他們迷失方向,我不僅當面告誡他們,還用手提拉著他們的耳朵,詳細地叮囑,希望他們永遠記住我的吩咐。」後來「耳提面命」這句成語,就從詩中「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」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懇切教誨。
【書證】① 元・劉壎《隱居通議・卷二二・歐聖弼所作》:「耳提面命,頗有得于父師。」② 明・朱之瑜《朱舜水集・卷八・書簡五・答奧村庸禮一二首之九》:「前札謂耳提面命,不遺底蘊,賢弟其亦知不佞之所至耶?」③ 清・張伯行〈朱子語類輯略序〉:「理無微而不析,道無往而不貫,學無弊而不究,開卷如耳提面命,循循善誘,各極其量。」④ 清・李漁《閒情偶寄・卷一・詞曲部・結構》:「嘗怪天地之間,有一種文字,即有一種文字之法脈準繩,載之於書者,不異耳提面命。」⑤ 《鏡花緣・第八四回》:「姐姐主見之老,才情之高,妹子雖不能及,但果蒙不棄,收錄門牆之下,不消耳提面命,不過略為跟著歷練歷練,只怕還要『青出於藍』哩!」
【用法】  比喻懇切教誨。  用在「告誡教誨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母親的耳提面命,我時刻不敢忘。② 我們雖然將離開學校,但是老師平日的耳提面命,將永誌不忘。③ 雖經多年,父母對我耳提面命、諄諄告誡的神情,彷彿仍在目前。④ 想當年離開家鄉時,父母曾耳提面命,告誡我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。⑤ 中場休息時,只見雙方教練對隊員耳提面命,希望下半場能有更佳的表現。
【辨似】  「耳提面命」及「三令五申」都有再三提醒的意思。  「耳提面命」側重於訓誡、教誨;「三令五申」側重於命令、告誡。
耳提面命三令五申辨似例句
母親的~,我時刻不敢忘。
行政院~,要切實制止公務員利用職務之便脅迫民眾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8:42: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