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老生常談
释义
老生常談
注音ㄌㄠˇ ㄕㄥ ㄔㄤˊ ㄊㄢˊ拼音lǎo shēng cháng tán近義:千篇一律、老調重彈、陳腔濫調反義:自出機杼、別出心裁、聞所未聞關聯:老生常譚、老儒常語、書生常談
【釋義】「老生常談」之「談」,典源作「譚」。「譚」同「談」。老書生的尋常言論。比喻時常聽到,了無新意的老話。語本《三國志・卷二九・魏書・方技傳・管輅》。
【典源】▶ 《三國志・卷二九・魏書・方技傳・管輅》十二月二十八日,吏部尚書何晏請之,鄧颺在晏許。晏謂輅曰:「聞君著爻神妙,試為作一卦,知位當至三公不?」又問:「連夢見青蠅數十頭,來在鼻上,驅之不肯去,有何意故?」輅曰:「……昔元、凱之弼重華,宣惠慈和,周公之翼成王,坐而待旦,故能流光六合,萬國咸寧。此乃履道休應,非卜筮之所明也。今君侯位重山嶽,勢若雷電,而懷德者鮮,畏威者眾,殆非小心翼翼多福之仁。又鼻者艮,此天中之山,高而不危,所以長守貴也。今青蠅臭惡,而集之焉。位峻者顛,輕豪者亡,不可不思害盈之數,盛衰之期。……願君侯上追文王六爻之旨,下思尼父彖象之義,然後三公可決,青蠅可驅也。」颺曰:「此老生之常譚。」  ① 文王六爻:周文王演繹六十四卦的爻辭。② 尼父彖象:孔子對《易經》卦義之注解。尼父,指孔子。〈彖〉、〈象〉乃係對《易經》經文之注解。彖,音ㄊㄨㄢˋ③ 決:斷定。
【典故】「老生常談」原作「老生常譚」。三國時代,魏國有個名叫管輅的人,他從小對天文、星象、占卜很有興趣;長大後,更對《周易》極有研究,常幫人占卜,十分靈驗。有一天吏部尚書何晏請管輅到家中替他占卜,尚書鄧颺也在場作陪。何晏對管輅說:「請你算算我有沒有升到三公高位的機會?還有,我最近常夢到有數十隻青蠅往我鼻子撲,不知是什麼預兆?」管輅聽了就講了一套仁義道德的道理,並且告訴何晏,只要依循先古聖賢的作為,就能名列三公,青蠅也可馬上驅除了。一旁的鄧颺聽了,就說:「都是些老書生的尋常言論,一點新意都沒有。」後來「老生常談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時常聽到,了無新意的老話。
【書證】① 唐・劉知幾《史通・卷三・書志》:「若乃前事以往,後來追證,課彼虛說,成此游詞,多見其老生常談,徒煩翰墨者矣。」② 《元史・卷一八六・歸暘列傳》:「時海內多故,暘上三策:一曰振紀綱,二曰選將材,三曰審形勢。亹亹數千言,時以為老生常談,不能用。」③ 《醒世恆言・卷四〇・馬當神風送滕王閣》:「良久,一吏報道:『南昌故郡,洪都新府。』閻公道:『此乃老生常談,誰人不會!』」④ 《儒林外史・第一回》:「這一首詞,也是個老生常談。不過說人生富貴功名,是身外之物,但世人一見了功名,便捨著性命去求他,及至到手之後,味同嚼蠟。」⑤ 《兒女英雄傳・第三六回》:「有云:『積善之家必有餘慶,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。』你只看他這『積』字,這『必』字,何等有斤兩,有把握,只可惜世人都把他作老生常談讀過去了。」
【用法】  比喻時常聽到,了無新意的老話。  用在「陳言舊語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「有志者事竟成」雖是老生常談,卻是顛撲不破的。② 他的詩寫得還好,就是老生常談,少了點新鮮味兒。③ 你的文章如果能避免老生常談,別出一點新意就更佳。④ 他的演講內容乏善可陳,儘是些令人生膩的老生常談。⑤ 你不要瞧不起我這些老生常談的話,這可是人生的真體驗。⑥ 沒想到離開家後,最想念的就是母親那幾句老生常談的話。⑦ 他一逮住機會,就把他那套老生常談的養生哲學搬了出來。⑧ 他這首詩所說的,也是老生常談,不外乎富貴浮雲的老調罷了。⑨ 今天消防節來談防火,許多人必定生厭,但是老生常談還得談。⑩ 當他開口說古人如何如何,我就知道這必定又是一場老生常談的演講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7/1 0:25: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