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繁文縟節
释义
繁文縟節
注音ㄈㄢˊ ㄨㄣˊ ㄖㄨˋ ㄐㄧㄝˊ拼音fán wén rù jié反義:刪繁就簡關聯:繁文縟禮、繁文末節、末節繁文
【釋義】繁瑣的儀式或禮節。語本唐・元稹〈授王永太常博士制〉。
【典源】▶ 唐・元稹〈授王永太常博士制〉(據《全唐文・卷六四九・元稹》引)朕明年有事於南郊,謁清宮,朝太廟,繁文縟禮,予心懵然雖舊章具存,而每事思問。求可以教諸生習儀於朝廷者,有司以扑齥上,求其勉慎所職,無令觀聽者有云,可守太常博士。  ① 南郊:京城南面的郊外,通常為太廟所在,古代天子於此祭天祀祖。② 謁:音ㄧㄝˋ,進見、拜見。③ 朝太廟:朝,參拜。太廟,天子為奉祀其祖先而興建的宗廟。④ 懵然:糊塗無知的樣子。懵,音ㄇㄥˊ
【典故】「繁文縟節」典源作「繁文縟禮」,指繁縟的儀式禮節。〈授王永太常博士制〉是元稹代皇帝所擬的詔命,太常博士在唐代主要為掌管宗廟禮儀之官。古時天子祭祀祖先和天地,儀式禮節十分複雜,需有專人教授。因此皇帝下詔,任命王永為太常博士,負責在朝廷中教導諸生祭祀、參拜的禮節。後來「繁文縟節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繁縟的儀式禮節。出現「繁文縟節」的書證如清・魏源《默觚下・治篇一一》:「以繁文縟節為足黼太平;以科條律例為足剔奸蠹。」
【書證】① 宋・李光《讀易詳說・卷四・坤下巽上》:「宗廟之禮,莫盛于始盥之時。蓋精誠蘊于內,而威儀肅于外。孔子于既灌之後不欲觀者,蓋繁文縟節,容有偽焉,有不足觀者矣。」② 明・呂坤《呻吟語摘・卷下・世運》:「官盛從豐供,繁文縟節,逐奔世態而以教養為迂儒。世道可為傷心矣!」③ 明・章潢《圖書編・卷一三・三禮總敘》:「是故求禮者,無求禮於書,而求諸吾心之天,則渾然大中之道,已在乎我。雖至敬無文,而繁文縟節實自此出也。」④ 清・朱彝尊《經義考・卷四三・易・程氏周易啟蒙輯錄》:「《書》則備讀諸家,而求其疏通知遠之實;《詩》則要性情之發,而驗其興觀群怨之機;《禮》則審於節文度數之宜,而略其繁文縟節之末。」⑤ 清・盛世佐《儀禮集編・卷首上・綱領・通論制禮之本》:「子曰『禮云禮云,玉帛云乎哉!』言禮則曰復、曰約;言教則曰一、曰不多,繁文縟節,非聖人語。」⑥ 清・魏源《默觚下・治篇一一》:「以持祿養驕為鎮靜;以深謀遠計為狂愚。以繁文縟節為足黼太平;以科條律例為足剔奸蠹。」
【用法】  形容繁縟的儀式禮節。  用在「禮儀繁複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政府為了便民,許多行政上的繁文縟節都已經省略了。② 古代宮廷裡的繁文縟節之多,不是現代人所能想像的。③ 為了宣揚國威,外交場合上的繁文縟節還是不可或缺。④ 雖然許多繁文縟節可以省略,但注重禮儀還是必要的。⑤ 現代人事事講求效率,傳統的繁文縟節大多已被革除殆盡了。⑥ 小明受不了頒獎典禮上令人窒息的繁文縟節,偷偷地溜出禮堂。⑦ 他倆怕受不了傳統婚禮的繁文縟節,所以決定到法院公證結婚。⑧ 雖然祭拜神明有許多繁文縟節,但是虔誠的信徒們絲毫不以為苦。⑨ 他非常率性,所以受不了這麼多的繁文縟節,決定要好好地改革一番。⑩ 老一輩的人非常注意公開場合上的繁文縟節,認為這是一種該有的禮貌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21:48: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