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終南捷徑
释义
終南捷徑
注音ㄓㄨㄥ ㄋㄢˊ ㄐㄧㄝˊ ㄐㄧㄥˋ拼音zhōng nán jié jìng關聯:南山捷徑、捷徑終南
【釋義】唐代盧藏用舉進士而不受重用,乃隱居終南山以求高名,做了大官的故事。#典出唐・劉肅《大唐新語・卷一〇・隱逸》。後用「終南捷徑」比喻可以達到求官、求名、求利的便捷途徑。
【典源】▶ #唐・劉肅《大唐新語・卷一〇・隱逸》盧藏用始隱於終南山中,中宗朝累居要職。有道士司馬承禎者,睿宗迎至京,將還,藏用指終南山謂之曰:「此中大有佳處,何必在遠!」承禎徐答曰:「以僕所觀,乃仕宦捷徑耳。」藏用有慚色。藏用博學工文章,善草隸,投壺彈琴;莫不盡妙。未仕時,嘗辟穀練氣,頗有高尚之致。及登朝,附權要,縱情奢逸,卒陷憲綱,悲夫!  ① 藏用:盧藏用(?∼西元714?),字子潛,唐幽州范陽人。舉進士,但不得官職,故隱居於終南山。武周長安中,召授左拾遺。中宗朝,歷中書舍人,黃門侍郎,修文館學士。後因附太平公主,配流嶙表。出仕後專事權貴,獲譏於世。玄宗開元初卒,年五十餘。② 終南山:山脈名。起自甘肅省天水縣,綿亙於陝西省南部,終於河南省陝縣。是長江、黃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,也是地理上的天然界線,南北氣候、景觀不同。或稱為秦嶺、秦山。③ 承禎:司馬承禎(西元647∼735),唐代著名道士。字子微,法號道隱,洛州溫人。遍遊名山,止於天臺山,自號天臺白雲子。少好學,不求仕宦。武則天、睿宗時曾迎入京,玄宗開元時又兩次召至都,令於王屋山置壇室以居。卒謚貞一先生。  ▶ 另可參考:《新唐書・卷一二三・盧藏用列傳》
【典故】終南山距離唐代京都長安很近,常有朝中顯要入山尋幽訪勝或是燒香拜佛,隱居在此的居士因此頗有入朝為官的機緣,所以終南山一直被當成尋求官職的捷徑。盧藏用就是一個廣為人知的例子。他在舉進士第後,並未得到重用,所以就隱居在終南山,後來果然被召入宮中任職,從此一帆風順,屢獲升遷。當時有位道士司馬承禎,他生性淡泊,不求仕宦,一直隱居在天臺山中,因德高望重,數次被皇上召進朝廷問道。睿宗時,司馬承禎又被請入宮中,當他再度要求歸返天臺山時,盧藏用指著終南山說:「您要隱居,那裡就是個好地方,何必捨近求遠呢!」司馬承禎知道盧藏用的過去,於是回答:「依我看,那裡應該是求官的捷徑吧!」盧藏用聽出他話中的譏刺意味,不由得感到非常的羞愧。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終南捷徑」,用來比喻可以達到求官、求名、求利的便捷途徑。
【書證】① 元・王惲〈歸志來圖〉詩:「先生踐跡高千古,不似終南捷徑多。」② 明・張岱〈與李硯翁書〉:「以此名目,禍我國家者八、九十年,以其黨升沉,用占世數興敗。其黨盛則為終南之捷徑,其黨敗則為元祐之黨碑。」③ 明・章懋〈與韓侍郎書〉:「又休退多年,今驟得美官,而強顏復出,恐貽終南捷徑之誚。」④ 清・秋瑾〈中國女報發刊詞〉:「然而吾又見多數學生,以東瀛為終南捷徑,以學堂為改良之科舉矣。」
【用法】  比喻可以達到求官、求名、求利的便捷途徑。  用在「速成之法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參加補習班,往往被考生認為是上榜的終南捷徑。② 找到適合的代言人,是廠商拓展市場的終南捷徑。③ 他頻頻向上司逢迎拍馬,想要獲得升官的終南捷徑。④ 許多公眾人物把熱心公益,當成沽名釣譽的終南捷徑。⑤ 看他與上司走得那麼近,難免會引來終南捷徑的譏諷。⑥ 想要藉著阿諛諂媚上司作為終南捷徑的,多是巧言令色的人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9:05: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