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應對如流
释义
應對如流
注音ㄧㄥˋ ㄉㄨㄟˋ ㄖㄨˊ ㄌㄧㄡˊ拼音yìng duì rú liú反義:啞口無言、張口結舌關聯:應答如流、應答如響、對答如流、應答如注
【釋義】形容才思敏捷,對答流利。語本《後漢書》逸文。
【典源】▶ 《後漢書》逸文(據《太平御覽・卷四六三・人事部・辯上》引)孔融字文舉,孔子世孫也。李膺為河南尹,恃才倨傲,誡守門者,非吾通家子孫,不得輒通。融年十二,入洛,欲以觀其人,乃謂守門者曰:「吾與李君通家子孫耳。」守門者告膺,膺呼召問曰:「卿與吾有何所故?」融曰:「臣先君孔子與公老君同德比義,則臣與公累代通家也。」膺大悅,引坐謂曰:「卿欲食乎?」融曰:「須食。」膺曰:「教卿為客之禮,主人問食,但讓不須。」融曰:「不然。教君為主之禮,但置於食,不須問客。」膺慚乃歎曰:「吾將老死,不見卿富貴也。」融曰:「公殊未死。」膺曰:「如何?」融曰:「鳥之將死,其鳴也哀;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。向來公言未有善也,故知未死。」膺甚奇之。後與膺談論百家經史,應答如流,膺不能下之。  ① 膺:李膺(西元110∼169),字元禮,東漢潁川襄城(今河南省)人。桓帝時,為司隸校尉,當時太學生譽稱為「天下模楷李元禮」。凡為他所接納者,稱為「登龍門」。反對宦官專權,曾殺張朔,宦官畏懼。靈帝時,與竇武、陳蕃謀誅宦官,事敗被殺。
【典故】「應對如流」原作「應答如流」。孔融字文舉,東漢曲阜人,孔子二十世孫。孔融十二歲時,隨父親到洛陽。孔融聽說李膺自命不凡,非世家通好者不見,就想要見見李膺,看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。孔融到了李府,對守門人說:「我是李府的世交,煩請通報一聲!」守門人稟告李膺後,李膺答應接見孔融。李膺見了孔融,問他說:「我和你並不相識,你怎麼說我們是世交呢?」孔融說:「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道德仁義修養同等高深,我們當然是世交啊!」李膺對孔融敏捷的反應十分驚奇,覺得他是個人才,就跟他一起談論百家經史。李膺看孔融才思敏捷,對答流利,再也不輕視他是個小孩子了。後來「應對如流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才思敏捷,對答流利。出現「應對如流」的書證如《晉書・卷三六・張華列傳》:「華強記默識,四海之內,若指諸掌。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,華應對如流,聽者忘倦,畫地成圖,左右屬目。」
【書證】① 《晉書・卷三六・張華列傳》:「華強記默識,四海之內,若指諸掌。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,華應對如流,聽者忘倦,畫地成圖,左右屬目。」② 《梁書・卷一三・沈約列傳》:「及居選官,任守隆重,書牘盈案,賓客滿門,雲應對如流,無所壅滯,官曹文墨,發擿若神,時人咸服其明贍。性頗激厲,少威重,有所是非,形於造次,士或以此少之。」③ 《三國演義・第一六回》:「操見詡應對如流,甚愛之,欲用為謀士。」④ 《東周列國志・第二五回》:「叩其姓名,因留飯,與談時事,奚應對如流,指畫井井有敘。」⑤ 《紅樓夢・第一一五回》:「且說賈政見甄寶玉相貌果與寶玉一樣,試探他的文才竟應對如流,甚是心敬。」
【用法】  形容才思敏捷,對答流利。褒義。  用在「應答流暢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小明應對如流的口才,讓大家印象深刻。② 李教授的口才很好,任何問題都可以應對如流。③ 這些小朋友個個都能應對如流,真是後生可畏!④ 他雖然年輕,遇到問題卻能應對如流,語出驚人。⑤ 因為事前準備充分,今天的口試我才能應對如流。⑥ 他是民法的專才,任何有關民事問題,他都能應對如流。⑦ 他的決斷力強,思想縝密,面對群眾的提問總能應對如流。⑧ 記者會上,這位明星應對如流,充分展現出落落大方的台風。⑨ 在聚會時,小明總是應對如流,妙語如珠,是全場注目的焦點。⑩ 如果你平時多練習說英文,真正遇到外國人時自然能應對如流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7:57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