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竭澤而漁
释义
竭澤而漁
注音ㄐㄧㄝˊ ㄗㄜˊ ㄦˊ ㄩˊ拼音jié zé ér yú近義:殺雞取卵、焚林而獵關聯:涸澤而漁、乾澤而漁、竭水搏魚、涸水取魚
【釋義】澤,水流匯聚的地方。「竭澤而漁」指排盡澤水捕魚。比喻取盡所有,不留餘地。#語出《呂氏春秋・孝行覽・義賞》。△「殺雞取卵」
【典源】▶ #《呂氏春秋・孝行覽・義賞》昔晉文公將與楚人戰於城濮,召咎犯而問曰:「楚眾我寡,奈何而可?」咎犯對曰:「臣聞繁禮之君不足於文,繁戰之君不足於詐。君亦詐之而已。」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。雍季曰:「竭澤而漁,豈不獲得?而明年無魚。焚藪而田,豈不獲得?而明年無獸。詐偽之道,雖今偷可,後將無復,非長術也。」文公用咎犯之言,而敗楚人於城濮。反而為賞,雍季在上。左右諫曰:「城濮之功,咎犯之謀也。君用其言,而賞後其身,或者不可乎?」文公曰:「雍季之言,百世之利也;咎犯之言,一時之務也。焉有以一時之務先百世之利者乎?」  ① 典故或見於《淮南子・本經》。② 雍季:春秋時晉國大夫,生卒年不詳。③ 焚藪而田:燒光草木而打獵。藪,音ㄙㄡˇ,密生雜草的沼澤。田,打獵。④ 無復:不復可行。  ▶ 《淮南子・本經》逮至衰世,鐫山石,鍥金玉,擿蚌蜃,消銅鐵,而萬物不滋。刳胎殺夭,麒麟不游。覆巢毀卵,鳳凰不翔。鑽燧取火,構木為臺,焚林而田,竭澤而漁。人械不足,畜藏有餘,而萬物不繁兆,萌牙卵胎而不成者,處之太半矣。▶ 另可參考:《文子・上禮》
【典故】據《呂氏春秋・孝行覽・義賞》載,春秋時,晉國將要和楚國開戰。國君晉文公非常憂心,問大臣咎犯說:「敵軍人數比我們多,要如何應戰呢?」咎犯回答:「我聽說禮不厭繁,兵不厭詐,要打贏這場戰爭,仍然得靠詐術。」文公將咎犯的建議告訴雍季,雍季說:「把澤水排光來捕魚,一定捕得到,但明年就沒有魚可捕了;把草木燒光來打獵,一定可以捉到獵物,但明年就沒有獸可以獵了。雖然這次用詐術應戰,取巧可行,但下次就沒效了,並不是長久之計。」最後,文公還是用咎犯的建議,打敗了楚國。論功行賞的時候,雍季的功勞比咎犯高,大臣們勸諫說:「這次打了勝仗,全靠咎犯的計謀,但行賞卻把他排在後面,也許不可以吧?」文公說:「雍季的話,是為國家百世的利益,而咎犯的建議,卻只是因應一時的情勢,哪有把一時之務排在百世利益之前的道理呢?」後來「竭澤而漁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取盡所有,不留餘地。
【書證】① 《呂氏春秋・孝行覽・義賞》:「竭澤而漁,豈不獲得?而明年無魚;焚藪而田,豈不獲得?而明年無獸。」(源)② 《淮南子・本經》:「焚林而田,竭澤而漁,人械不足,畜(蓄)藏有餘,而萬物不繁兆,萌牙卵胎而不成者,處之太半矣。」③ 《明史・卷二五一・文震孟列傳》:「先收人心以遏寇盜,徐議濬財之源,毋徒竭澤而漁。」
【用法】  比喻盡其所有,不留餘地。  用在「處事不當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用流刺網捕魚,就是在竭澤而漁!② 若竭澤而漁,則蛟龍也不能生存了。③ 你這種作法,簡直就是竭澤而漁,完全沒有考慮到後果。④ 榨光人民,來滿足政府的需求,正犯了竭澤而漁的錯誤。⑤ 政府不可為了彌補財政的不足,竭澤而漁,一味增加賦稅。⑥ 你一次就把所有資源用盡,這種竭澤而漁的作法,行不通的!
【辨似】  漁,音ㄩˊ。捕魚。不可寫作「魚」。  「竭澤而漁」及「殺雞取卵」都有僅求眼前好處而不計後果的意思。  「竭澤而漁」側重於求取不留餘地;「殺雞取卵」側重於因貪心而失去更多的意思。
竭澤而漁殺雞取卵辨似例句
政府不可為了彌補財政的不足,~,一味增加賦稅。
他把房子賣了,投入股市,結果如同~,血本無歸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7 11:21: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