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禍起蕭牆
释义
禍起蕭牆
注音ㄏㄨㄛˋ ㄑㄧˇ ㄒㄧㄠ ㄑㄧㄤˊ拼音huò qǐ xiāo qiáng近義:兄弟鬩牆、同室操戈、煮豆燃萁、變生肘腋關聯:亂作蕭牆、禍發蕭牆、變起蕭牆、釁發蕭牆、難起蕭牆、釁起蕭牆、禍稔蕭牆、禍興蕭牆、蕭牆禍起、蕭牆之變、禍生蕭牆
【釋義】蕭牆,用以區隔內外的門屏,指內部。「禍起蕭牆」比喻禍亂發生於內部。語本《論語・季氏》。△「分崩離析」
【典源】▶ 《論語・季氏》季氏將伐顓臾。冉有、季路見於孔子曰:「季氏將有事於顓臾。」孔子曰:「求!無乃爾是過與?夫顓臾,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,且在邦域之中矣,是社稷之臣也。何以伐為?」冉有曰:「夫子欲之,吾二臣者皆不欲也。」孔子曰:「求!周任有言曰:『陳力就列,不能者止。』危而不持,顛而不扶,則將焉用彼相矣?且爾言過矣,虎兕出於柙,龜玉毀於櫝中,是誰之過與?」冉有曰:「今夫顓臾,固而近於費。今不取,後世必為子孫憂。」孔子曰:「求!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。丘也聞『有國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貧而患不安。』蓋均無貧,和無寡,安無傾。夫如是,故遠人不服,則脩文德以來之。既來之,則安之。今由與求也,相夫子,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;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,而謀動干戈於邦內。吾恐季孫之憂,不在顓臾,而在蕭牆之內也。」  ① 由與求:由,仲由(西元前542∼前480),春秋魯國卞人,字子路,一字季路。孔子弟子,性好勇、事親孝。仕衛,死於孔悝之難。富政治長才,在孔門四科中,列於政事科。求,冉求(西元前522∼?),字子有。春秋時代魯國人。為孔子弟子。性謙退,有才藝,擅長政事。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,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。亦稱為「冉有」。② 相:輔佐。③ 分崩離析: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。見「分崩離析」。④ 干戈:比喻兵事、戰亂。⑤ 季孫: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,與孟孫、叔孫並稱「三桓」,掌握魯國實權。⑥ 顓臾:魯國境內一附庸國,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。顓,音ㄓㄨㄢ⑦ 蕭牆:蕭,肅敬。牆,指屏風。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,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。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。
【典故】蕭牆是古代宮廷內當做門的屏風,何晏《論語集解》引鄭玄注︰「蕭之言肅也。牆謂屏也。君臣相見之禮,至屏而加肅敬焉,是以謂之蕭牆。」所以蕭牆用來比喻內部,災禍從蕭牆那樣近的地方引起,表示禍亂起於內部,而非外來。在《論語・季氏》篇中記載,由於季氏要攻打顓臾,所以輔佐季氏的子路和冉求來請教孔子的意見。孔子回答:「一個國家如果財富平均,人民就不虞匱乏;如果上下和睦,人民就能安居樂業;國家之內沒有禍亂,就不會傾覆。如果他國的人民不服,那就以德行感化他們,使他們來歸。他們來歸之後,就要使他們安定。如今你們兩人輔佐季氏,不能德化他國的人民,邦國分裂瓦解,無法保全,反而要在國內動兵征伐。我怕季氏的憂患,不是遠在顓臾,而是近在朝中啊!」後來「禍起蕭牆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禍亂發生於內部。
【書證】① 漢・焦贛《焦氏易林・卷一・豫之第十六・隨卦》:「憂在腹內,山崩為疾。禍起蕭墻(牆),竟制其國。」② 《晉書・卷一一九・姚泓載記》:「姚讚聞恢漸逼,留寧朔尹雅為弘農太守,守潼關,率諸軍還長安。泓謝讚曰:「元子不能崇明德義,導率群下,致禍起蕭牆,變自同氣,既上負祖宗,亦無顏見諸父。」③ 《隋書・卷七八・藝術列傳・庾季才》:「庾季才字叔奕,新野人也。帝亦頗明星曆,因共仰觀,從容謂季才曰:『朕猶慮禍起蕭牆,何方可息?』季才曰:『頃天象告變,秦將入郢,陛下宜留重臣,作鎮荊、陝,整旆還都,以避其患。……」」④ 唐・王翰〈飲馬長城窟行〉:「秦王築城何太愚,天實亡秦非北胡。一朝禍起蕭牆內,渭水咸陽不復都。」⑤ 《宋史・卷四一四・史嵩之列傳》:「人謂禍起蕭牆,危如朝露,此愚所痛心疾首為伯父苦口極言。」⑥ 清・顧炎武《日知錄・卷一三・宦官》:「陛下果能鑒彼三人於既往,行此三事於方今,則禍亂自然不作,災害自然不生。倘或不然,則禍起蕭墻(牆),變生肘腋,異日之患,有不可言者矣。」
【用法】  比喻禍亂發生於內部。  用在「內部起亂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最近爆發的盜領案,經查證竟是禍起蕭牆,係由銀行員工所為。② 這個工作團隊因為成員彼此互不信任,禍起蕭牆,終於解散了。③ 這位富豪死後,子孫因爭奪財產,竟釀成命案,真是禍起蕭牆啊!④ 這個家族之所以會沒落,完全是禍起蕭牆,家族成員不夠團結所致。⑤ 隋朝末年皇帝昏庸,奸臣當道,以致禍起蕭牆,終於步上滅亡之途。
【辨似】  「禍起蕭牆」及「變生肘腋」都指災禍在近處發生。  「禍起蕭牆」指禍亂由內部而生;「變生肘腋」則不僅指內部,更特指身旁。
禍起蕭牆變生肘腋辨似例句
最近爆發的盜領案,經查證竟是~,係由銀行員工所為。
這位總理正打算進行管理改革,卻~,帶頭反對他的正是身邊的祕書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9:23: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