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相敬如賓
释义
相敬如賓
注音ㄒㄧㄤ ㄐㄧㄥˋ ㄖㄨˊ ㄅㄧㄣ拼音xiāng jìng rú bīn近義:舉案齊眉、琴瑟和鳴反義:琴瑟不和關聯:相待如賓、相遇如賓
【釋義】形容夫妻間相處融洽,互相敬愛。#語本《左傳・僖公三十三年》。
【典源】▶ #《左傳・僖公三十三年》初,臼季使,過冀,見冀缺耨,其妻饁之,敬,相待如賓。與之歸,言諸文公曰:「敬,德之聚也。能敬必有德,德以治民,君請用之。臣聞之:出門如賓,承事如祭,仁之則也。」公曰:「其父有罪,可乎?」對曰:「舜之罪也殛鯀,其舉也興禹。管敬仲,桓之賊也,實相以濟。〈康誥〉曰:『父不慈,子不祗,兄不友,弟不共,不相及也。』《詩》曰:『采葑采菲,無以下體。』君取節焉可也。」文公以為下軍大夫。  ① 臼季:即胥臣,春秋時晉國人,生卒年不詳。食邑於臼,字季,又稱司空季子。為文公時大夫,任司空,從重耳(文公)出亡。嘗出使過冀,見冀缺而薦之於重耳。晉楚城濮之戰時,任下軍佐,擋陳、蔡之師,蒙馬以虎皮,擊潰陳、蔡,楚右師潰敗。② 冀缺耨:冀缺在田裡除草。冀缺,即郤缺,郤芮之子,春秋時晉國人,生卒年不詳,亦稱郤成子。承襲芮之采邑冀,故亦稱冀缺。晉文公時任下軍大夫。晉襄公元年,俘白狄君,復予冀為采邑。晉成公六年,代趙盾為中軍元帥執政。晉景公時,行和戎政策,使眾狄歸服。卒諡成。耨,音ㄋㄡˋ,除草。③ 饁:音ㄧㄝˋ,送飯給在田裡工作的人吃。  ▶ 另可參考:《國語・晉語五》
【典故】「相敬如賓」原作「相待如賓」。《左傳・僖公三十三年》載,春秋時代,晉文公派大夫臼季出使他國。途中經過冀地時,看到冀缺在田裡除草,而他的妻子送飯給他吃時,兩人彼此恭敬,就好像在對待賓客一樣。回到晉國後,臼季就告訴晉文公這件事,並說:「恭敬是德性的集中表現,能夠做到恭敬,就必定有德行;有德行的人,才能用以治理人民。」極力推薦冀缺,希望晉文公重用。但是晉文公認為冀缺的父親有罪,是不能任用的。臼季說:「父親的過失,是不應該再牽連子女的。像古時候舜因為懲罰有罪,流放了鯀,但卻舉拔賢人而重用了禹;管仲是桓公的敵人,但桓公以他為相而成就了霸業。君王在任用賢人時,只要取用其長處就可以了。」因此,晉文公放棄了成見,任命冀缺為下軍大夫。後來「相敬如賓」這句成語,就從原文中的「相待如賓」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夫妻間相處融洽,互相敬愛。
【書證】① 《後漢書・卷八三・逸民列傳・龐公》:「龐公者,南郡襄陽人也。居峴山之南,未嘗入城府。夫妻相敬如賓。」② 明・朱權《荊釵記・第一二齣》:「夫妻交拜,相敬如賓。務要上和下睦,夫唱婦隨。」③ 《警世通言・卷一二・范鰍兒雙鏡重圓》:「自此夫妻和順,相敬如賓。」④ 《醒世恆言・卷一〇・劉小官雌雄兄弟》:「劉奇成親之後,夫婦相敬如賓,掙起大大家事,生下五男二女。」⑤ 《紅樓夢・第八五回》:「鳳姐在地下站著,笑道:『你兩個那裡像天天在一處的,倒像是客一般,有這些套話,可是人說的「相敬如賓」了。』」
【用法】  形容夫妻間相處融洽,互相敬愛。褒義。  用在「美滿婚姻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賢伉儷相敬如賓,真是令人羨慕。② 夫妻之間最重要的就是相敬如賓,相扶相持。③ 結婚後,小兩口相敬如賓,日子過得挺幸福。④ 要有堅定的感情作基礎,夫妻間才能做到相敬如賓。⑤ 這對金婚老夫婦,五十年來一直恩恩愛愛,相敬如賓。⑥ 希望他們從此以後感情融洽,相敬如賓,不要再吵吵鬧鬧了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23:48: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