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百折不撓
释义
百折不撓
注音ㄅㄞˇ ㄓㄜˊ ㄅㄨˋ ㄋㄠˊ拼音bǎi zhé bù náo近義:不屈不撓、堅忍不拔、屢敗屢戰反義:一蹶不振、半途而廢關聯:百挫不折、百折不回、百折不磨
【釋義】意志剛強,即使受到很多挫折,仍不屈服。語出漢・蔡邕〈太尉橋公碑〉。△「不屈不撓」
【典源】▶ 漢・蔡邕〈太尉喬玄碑〉(據《漢魏六朝百三家集・卷一九》引)公諱玄,字公祖,梁國雎陽人也。大鴻臚之曾孫,廣川相之孫,東萊大(太)守之元子也。膺受純性,誕有特表。岐嶷而超等,總角而逸群。至矣乎初紳,高明卓異,為眾傑雄。其性疾華尚朴,有百折不撓、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。經藝傳記,周覽博涉;瑰琦在前,靡所不識。當世是以服重器,歸高名,州郡交請,待以訪斷。  ① 岐嶷︰形容小孩才智出眾、聰明特異。嶷,音ㄋㄧˋ② 總角:比喻童年。舊時未成年男女,編紮頭髮,形如兩角,稱為「總角」,故用以指未成年的男女。③ 初紳:剛任官職。紳,古代官員束在腰間的大帶。④ 疾:厭惡。⑤ 百折不撓:《藝文類聚》引作「有折而不撓」。⑥ 重器:國家的寶器。在此借指可貴的人才。
【典故】東漢的橋玄是一位性情剛正,嫉惡如仇的人。他曾揭發陳國相羊昌的惡行,將貪贓枉法的部屬上邽令皇甫禎處死,並上書靈帝彈劾太中大夫蓋升搜刮民財的罪行。有一次他的小兒子被一群強盜綁架,藉此勒索。守備陽球得到消息立刻派出官兵救援,雖然他們將強盜團團圍住,但是因為害怕強盜傷害橋玄的兒子,不敢有進一步的行動。橋玄知道了,非常生氣地說:「強盜目無法紀,怎麼可以為了我的兒子而縱放呢?」於是催促官兵趕快動手。後來強盜被逮捕了,但他的小兒子也被強盜殺害。由於橋玄敢於挺身與惡勢力對抗,極受當時的人敬重,後來蔡邕為他寫碑,稱讚他「有百折不撓、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」。這裡的「百折不撓」,演變成一句成語,用來比喻人的意志剛強,即使受到許多挫折,仍不屈服。
【書證】① 漢・蔡邕〈太尉喬玄碑〉:「其性莊,疾華尚樸,有百折不撓、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。」(源)② 元・王惲〈大元故中奉大夫浙東道宣慰使陳公神道碑銘〉:「公剛明廉介,博學有經濟材。信道篤,立志堅。從政果於應變為尤,長氣之所充,雖百折不撓。」③ 元・袁桷〈題赤壁圖〉:「覽此長卷,益知東坡翁百折不撓,非景物可動,為之一噱。」④ 明・宋濂〈王貞婦傳〉:「貞婦處孤燈敗帷間,淒風蕭蕭。然中人歲積月深,必有甚不能堪者,恒人之情,寧不為之少衰!貞婦之操則愈堅如鐵石,百折不撓。」⑤ 明・王世貞〈勝國臣特旌〉:「自古忠臣殉國,亦有幸見旌於新朝者,如堯君素、劉仁贍之類。……然未有我明之於御史大夫福壽者。高帝下建業,福壽以城破戰歿,非若君素、仁贍之百折不撓也。高帝略其吠堯,錫以崇祠,著之祀典。」⑥ 清・吳任臣《十國春秋・卷四二・前蜀八・李景傳》:「論曰:『張道古持堅剛之節,百折不撓。』」
【用法】  意志剛強,既使受到許多挫折,仍不屈服。  用在「意志堅定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要登世界高峰,得有百折不撓的毅力。② 能堅持己志、百折不撓的人,都是勇士。③ 他所以能成就一番事業,就是因為百折不撓啊!④ 憑著百折不撓的精神,終於使女友接受他的求婚。⑤ 沒有千錘百鍊,沒有百折不撓,哪有今日的成就?⑥ 這件事相當棘手,且讓我們以百折不撓的毅力來完成它。⑦ 國父就是憑著百折不撓的精神,終於推翻滿清,建立民國。⑧ 愛迪生說天才是一分靈感,九十九分的努力。可見百折不撓的精神,才是成功的關鍵。
【辨似】  撓,音ㄋㄠˊ。屈服的意思。不可寫作「饒」。  「百折不撓」及「不屈不撓」都有堅持不屈服的意思。  「百折不撓」專指受到許多挫折仍不屈服;「不屈不撓」則僅有不肯屈服的意思。
百折不撓不屈不撓辨似例句
能堅持己志、~的人,都是勇士。
老松樹在這場暴風雨中,~地挺立著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8:03: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