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百戰百勝
释义
百戰百勝
注音ㄅㄞˇ ㄓㄢˋ ㄅㄞˇ ㄕㄥˋ拼音bǎi zhàn bǎi shèng近義:百戰不殆、攻無不克、所向無敵、戰無不勝反義:三戰三北、每戰皆北、屢戰屢敗
【釋義】打一百次仗,勝一百次。形容善於作戰,所向無敵。#語出《管子・七法》。
【典源】▶ #《管子・七法》故凡攻伐之為道也,計必先定于內,然後兵出乎境。計未定於內而兵出乎境,是則戰之自勝,攻之自毀也。是故張軍而不能戰,圍邑而不能攻,得地而不能實,三者見一焉,則可破毀也。故不明于敵人之政,不能加也;不明于敵人之情,不可約也;不明于敵人之將,不先軍也;不明于敵人之士,不先陳也。是故以眾擊寡,以治擊亂,以富擊貧,以能擊不能,以教卒練士擊敺眾白徒,故十戰十勝,百戰百勝。  ① 典故或見於《孫子・謀攻》。② 教卒練士:訓練精良之士卒。③ 敺:音ㄑㄩ,同「驅」,驅逐、驅趕。④ 白徒:未經訓練的兵卒;臨時征集的壯丁。  ▶ 《孫子・謀攻》孫子曰:凡用兵之法:全國為上,破國次之;全軍為上,破軍次之;全旅為上,破旅次之;全卒為上,破卒次之;全伍為上,破伍次之。是故百戰百勝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戰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
【典故】「百戰百勝」意謂打一百次仗就勝一百次。指每戰必勝,所向無敵。這個成語出自《管子・七法》。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,被奉為法家之祖。他主張國富兵強的理論,在政治、經濟、軍事等許多領域都有卓著的建樹。他輔佐齊桓公治國,完成霸業,使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,桓公尊為「仲父」。〈七法〉此篇以論兵為核心,是全書中一篇重要的軍事論文,詳述了有系統的軍事思想。其中提到「以眾擊寡,以治擊亂,以富擊貧,以能擊不能,以教卒練士擊敺眾白徒,故十戰十勝,百戰百勝。」意思就是說:如果能用多數去進攻少數,用治國去進攻亂國,用富國去進攻窮國,用賢能的將帥去進攻無能的將帥,用訓練有素的士兵去進攻未經訓練的士卒,這樣一定能夠打十場仗就贏十次,打一百次仗就勝一百次。後來「百戰百勝」被用來形容善於作戰,所向無敵。在《孫子・謀攻》也可看到這個成語,內容則是敘述:孫子提出「謀攻」,以謀略方法作戰,運用政治或外交的方法,來使敵人屈服,而不使用武力戰。因為他認為,百戰百勝,還不是最高明的,如果能不必打戰,就能使敵人降服,才是最高明的。
【書證】① 《管子・七法》:「是故以眾擊寡,以治擊亂,以富擊貧,以能擊不能,以教卒練士擊敺眾白徒,故十戰十勝,百戰百勝。」(源)② 《孫子・謀攻》:「是故百戰百勝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戰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」③ 《後漢書・卷七一・皇甫嵩朱儁列傳・皇甫嵩》:「不然。百戰百勝,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。」④ 《三國志・卷五六・吳書・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・朱桓》:「今人既非智勇,加其士卒甚怯,又千里步涉,人馬罷困,桓與諸軍,共據高城,南臨大江,北背山陵,以逸待勞,為主制客,此百戰百勝之勢也。」⑤ 《三國演義・第三五回》:「兵法云:『知彼知己,百戰百勝。』某非怯戰,但恐不能必勝耳。」⑥ 《水滸傳・第一一四回》:「哥哥在梁山泊,勳業到今,已經數十餘載,更兼百戰百勝。去破大遼時,不曾損折了一個弟兄。」
【用法】  形容善於作戰,所向無敵。  用在「威猛無敵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王將軍領兵作戰總是百戰百勝,威名令敵人聞風喪膽。② 這個投手球速極快,只要有他上場,球隊必定百戰百勝。③ 我們不只要了解對方,更要了解自己,這樣才能百戰百勝。④ 由於他冷靜分析,又能知己知彼,所以在商場上總是百戰百勝。⑤ 這支球隊得以在競技場上百戰百勝,除教練善於用兵外,球員個個驍勇善戰亦是主因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22:56: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