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畫蛇添足
释义
畫蛇添足
注音ㄏㄨㄚˋ ㄕㄜˊ ㄊㄧㄢ ㄗㄨˊ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近義:多此一舉、弄巧成拙反義:恰如其分、恰到好處關聯:妄畫蛇足、為蛇畫足、畫蛇著足、為蛇添足
【釋義】畫好蛇後,多事為它添上蛇足,結果反而失去本已贏得的酒。比喻多此一舉,反將事情弄糟。典出《戰國策・齊策二》。
【典源】▶ 《戰國策・齊策二》昭陽為楚伐魏,覆軍殺將得八城,移兵而攻齊。陳軫為齊王使,見昭陽,再拜賀戰勝,起而問:「楚之法,覆軍殺將,其官爵何也?」昭陽曰:「官為上柱國,爵為上執珪。」陳軫曰:「異貴於此者何也?」曰:「唯令尹耳。」陳軫曰:「令尹貴矣!王非置兩令尹也,臣竊為公譬可也。有祠者,賜其舍人卮酒。舍人相謂曰:『數人飲之不足,一人飲之有餘。請畫地為蛇,先成者飲酒。』一人蛇先成,引酒且飲之,乃左手持卮,右手畫蛇,曰:『吾能為之足。』未成,一人之蛇成,奪其卮曰:『蛇固無足,子安能為之足。』遂飲其酒。為蛇足者,終亡其酒。今君相楚而攻魏,破軍殺將得八城,不弱兵,欲攻齊,齊畏公甚,公以是為名居足矣,官之上非可重也。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,身且死,爵且後歸,猶為虵(蛇)足也。」昭陽以為然,解軍而去。  ① 楚:國名,周成王封熊繹於楚,春秋時稱王,為戰國七雄之一,領有今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及河南南部,後為秦所滅。② 祠者:祭祀神明的人。③ 舍人:左右親信或門客的通稱,此指門客一類。戰國時一般王公貴族之家都有舍人。④ 卮酒:一壺酒。卮,音,古代盛酒的器具。⑤ 引:取。⑥ 吾能為之足:我可以幫蛇畫腳。為,音ㄨㄟˋ⑦ 固:本來。⑧ 安能:怎麼能。⑨ 亡:音ㄨㄤˊ,失去。
【典故】據《戰國策・齊策二》載,戰國時,昭陽為楚國大將,當時昭陽已攻下魏國的八座城池,接著又計畫討伐齊國,於是齊王派陳軫前來遊說昭陽,請他不要攻打齊國,陳軫就引用了「畫蛇添足」的故事作比方來說明,故事的內容是說:在楚國有個專管廟堂祭祀的人,把一壺酒賞給辦事的人們去喝。但是人多酒少,不夠大家分喝,於是大家商量了一下,想出在地上畫蛇比賽的方式,誰先畫好一條蛇,誰就可以喝那壺酒。比賽開始之後,其中有一個人畫得很快,不一會兒就畫好蛇,於是拿起酒準備要喝,看著別人還在慢慢的畫著,就左手拿著酒壺,右手握著筆又在地上畫了起來,並且還得意地說:「我還能有時間給蛇畫上腳呢!」蛇腳還沒畫好,另一個人已經畫好了蛇,就把酒搶過去,說:「蛇本來就沒有腳,你怎能再給蛇添上腳呢!」說完,就把酒給喝了。那個替蛇畫上腳的人,最後就失去了原本是屬於他的那壺酒。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畫蛇添足」,用來比喻多此一舉,反將事情弄糟。
【書證】① 《三國演義・第一一〇回》:「將軍功績已成,威聲大震,可以止矣。今若前進,倘不如意,正如畫蛇添足也。」② 《文史通義・內篇二・古文十弊》:「不此之務,但知市菜求增,是之謂『畫蛇添足』,又文人之通弊也。」③ 《兒女英雄傳・第一八回》:「我倒不怕山遙水遠,渴飲饑餐,只是我趁興而去,難道還想敗興而回?豈不畫蛇添足,轉落一場話柄?」④ 《兒女英雄傳・第三〇回》:「他就這等山珍海味的小題大作起來,還可以說畫龍點睛;至於又無端的弄桌果酒,便覺畫蛇添足,可以不必了。」⑤ 《蕩寇志・第四七回》:「我不過數萬之眾,如何平定得?況官兵久暴於外,費用浩大,今清真之圖已解,得勝不回,是畫蛇添足矣。」⑥ 《蕩寇志・第五七回》:「徐槐笑道:『這卻畫蛇添足了,前番我之退兵,不過瞞他一時,豈有一而再,再而三,他還不識得之理?』」
【用法】  比喻多此一舉,反將事情弄糟。貶義。  用在「行事不當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寫文章意足即可,不要畫蛇添足。② 他本來就很囉嗦,畫蛇添足也非意外。③ 發表意見應精簡有力,切忌畫蛇添足。④ 這事就說到此為止,你別再畫蛇添足了。⑤ 事情已處理妥當,不需要我再畫蛇添足了。⑥ 本來一場成功的演講,就敗在結尾那畫蛇添足的笑話。⑦ 寫文章切忌刻意求工,以免畫蛇添足,失卻自然本色。⑧ 明明是件好事,經他畫蛇添足地描述後,反而成了壞事。⑨ 做事最好適可而止,刻意求工,常會畫蛇添足,弄巧成拙。⑩ 在大自然景色中加了一些人工造景,正如畫蛇添足,反而不美。⑪ 事情所以會失敗,正是因為他畫蛇添足多說了幾句話,反成累贅。⑫ 你在「天下第一」中間加上「世界」二字,豈非畫蛇添足,多此一舉?⑬ 如今你的功績已被公認,理當見好就收,即時隱退,如果繼續留任,反而畫蛇添足,適得其反了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9:18: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