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情不自禁 | |||||||||
释义 | 情不自禁㊣ 注音:ㄑㄧㄥˊ ㄅㄨˋ ㄗˋ ㄐㄧㄣ拼音:qíng bù zì jīn近義:不由自主、不能自己反義:不為所動、無動於衷關聯:情不自任、情不自勝、情不可抑、情不自持、情不自堪、情不自已 【釋義】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。語出南朝梁・劉遵〈七夕穿針〉詩。△「不由自主」 【典源】▶ 南朝梁・劉遵〈七夕穿針〉詩(據《藝文類聚・卷四・歲時中・七月七日》引)步月如有意,情來不自禁。向光抽一縷,舉袖弄雙針。 【典故】「禁」念作ㄐㄧㄣ時,有承擔、承受的意思,「不自禁」則是承受不住、不由自主的意思,如「喜不自禁」就是高興得無法控制,而「情不自禁」就是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的意思。在所引典源南朝梁・劉遵〈七夕穿針〉詩中,敘述了婦女於七夕在月下乞巧,思念情人的情景。相傳陰曆七月七日為牽牛、織女二星相會之期,稱為「七夕」。舊俗婦女此夕必備陳瓜果、鮮花、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,以期擁有姣美的面貌;並對月引線穿針,以期雙手靈巧,長於刺繡織布,稱為「乞巧」。詩中描述的女性看到七夕如影隨形的月亮時,想起乞巧的傳說,因此「情來不自禁」,一時感情激動,便也學著傳說在月下引線穿針,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美、手藝更靈巧,以得到美好姻緣。後來典源文獻裡的「情來不自禁」,演變成「情不自禁」這句成語,表示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。 【書證】① 南朝梁・劉遵〈七夕穿針〉詩:「步月如有意,情來不自禁。向光抽一縷,舉袖弄雙針。」(源)② 宋・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・卷六》:「然當垓下訣別之際,寶區(軀)血廟,了不經意,惟眷眷一婦人,悲歌悵飲,情不自禁。」③ 《警世通言・卷二九・宿香亭張浩遇鶯鶯》:「浩此時情不自禁,遂整巾正衣,向前而揖。女子斂袂答禮。」④ 清・李漁〈喬復生王再來二姬合傳〉:「乃彼自觀場以後,歌興勃然。每至無人之地,輒作天籟自鳴,見人即止,恐貽笑也。未幾情不自禁,人前亦難捫舌矣。」⑤ 《紅樓夢・第八七回》:「惜春尚未答言,寶玉在旁情不自禁,哈哈一笑,把兩個人都嚇了一大跳。」 【用法】義 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。類 用在「激動難抑」的表述上。例 ① 看到國旗冉冉上升時,他情不自禁地激動起來。② 當我看到書裡有趣的地方,往往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。③ 讀完母親的來信後,他情不自禁地將信貼在自己胸前。④ 看到自己歷劫來歸的兒子,父母情不自禁地將他攬在懷裡。⑤ 看到中華隊又揮出一支全壘打,觀眾都情不自禁地大叫大喊。⑥ 初到奧萬大賞楓的人,都會情不自禁地讚嘆:「啊!真美!」 【辨似】同 「情不自禁」及「不由自主」都有不能抑制自己的意思。異 「情不自禁」側重於情緒上的無法控制;「不由自主」側重於身體上的無法控制。
|
||||||||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