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江河日下
释义
江河日下
注音ㄐㄧㄤ ㄏㄜˊ ㄖˋ ㄒㄧㄚˋ拼音jiāng hé rì xià近義:日陵月替、每下愈況反義:欣欣向榮、與日俱增、蒸蒸日上
【釋義】江河之水日益奔流而下。比喻情況日漸敗壞。※語或本宋・蘇轍《欒城應詔集・卷六・進君術策五道・第五道》。
【典源】▶ ※宋・蘇轍《欒城應詔集・卷六・進君術策五道・第五道》夫天下之人,弛而縱之,拱手而視其所為則其勢無所不至。其狀如長江大河,日夜渾渾,趨於下而不能止,抵曲則激,激而無所洩則咆勃潰亂,蕩然而四出,壞隄防、包陵谷,汗漫而無所制。故善治水者,因其所入而導之,則其勢不至於激怒坌湧而不可收。既激矣,又能徐徐而洩之,則其勢不至於破決蕩溢而不可止。  ① 弛:音ㄕˇ,鬆懈、放任。② 拱手:兩手相合在胸前,比喻無所作為。③ 渾渾:音ㄍㄨㄣˇ ㄍㄨㄣˇ,水流暢盛的樣子。④ 咆勃:發怒的樣子。⑤ 汗漫:水大渺茫無際的樣子。
【典故】「江河日下」指江河之水日益奔流而下,典源可能出自於宋代蘇轍的一篇論。蘇轍(西元1039∼1112),字子由,號潁濱遺老,仁宗嘉祐年間進士,累官至尚書右丞,卒諡文定。蘇轍是北宋的著名散文家,與其父蘇洵、兄蘇軾合稱「三蘇」,皆名列「唐宋八大家」。蘇轍主張文章的好壞取決於氣,養氣即是增進內心的修養,以及擴展生活的歷練。他特別推崇司馬遷「行天下,周覽四海名山大川」,文章才能「頗有奇氣」。蘇轍的散文風格汪洋澹泊,又吸收了駢文的技巧,故聲調文采均極優美,〈黃州快哉亭記〉是其代表作品,融敘事、描景、抒情、議論於一體。在學術上,蘇轍則以儒學為主,傾慕孟子,擅長政論文章。他吸收了韓愈「氣盛言宜」的主張,縱論天下大事,委婉平正,往往能一針見血。在〈進君術策・第五道〉中,蘇轍詳述君王治國的方法。他認為人民就像江河之水,若是不加以約束,放任其所為,就會如同洪水奔流而下不可遏抑,使得情況越來越糟,最後沖毀堤防,造成極大的災害。因此善於治民者,應當謹慎地引導人民,使其能夠走上正道,既不過於放縱,也不過於壓制,如此天下才能安定。後來「江河日下」這個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情況日漸敗壞。
【書證】① 清・章學誠《文史通義・內篇六・文集》:「江河日下,豪傑之士,從狂瀾既倒之後而欲障百川於東流,其不為舉世所非笑而指目牽引為言詞,何可得耶!」② 《儒林外史・第二六回》:「而今的人,可謂江河日下。這些中進士、做翰林的,和他說到傳道窮經,他便說迂而無當;和他說到通今博古,他便說雜而不精。」③ 清・秋瑾〈申江題壁〉詩:「滿眼俗氛憂未已,江河日下世情非。」④ 《官場現形記・第二九回》:「不瞞大帥說,現在的時勢,實在是江河日下了。」⑤ 清・許纘曾〈睢陽行〉:「數百年來尚奸宄,江河日下誰能止?」
【用法】  比喻情況日漸敗壞。  用在「日趨惡化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黨派之爭造成政風江河日下,國人焉能不有所警惕!② 世衰道微,人心不古,治安狀況當然跟著江河日下了。③ 在大賣場的衝擊下,小店生意早已江河日下,大大不如從前了。④ 連續幾年景氣不好,很多公司的營業狀況都呈現江河日下的趨勢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28 18:14: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