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成语:

 

成语 恍然大悟
释义
恍然大悟
注音ㄏㄨㄤˇ ㄖㄢˊ ㄉㄚˋ ㄨˋ拼音huǎng rán dà wù近義:茅塞頓開、豁然大悟、豁然貫通、豁然開朗反義:大惑不解、百思不解關聯:恍然始悟
【釋義】猛然醒悟過來。語本唐・高彥休《唐闕史・卷上・裴丞相古器》。△「豁然大悟」、「豁然貫通」、「豁然開朗」
【典源】▶ 唐・高彥休《唐闕史・卷上・裴丞相古器》耕人墾田得古鐵器曰盎,……隱隱有古篆九字帶盎之腰。曲阜令不能辨,兗州有書生姓魯,善八體書,子男召致于邑,出盎示之,曰:「此大篆也,非今之所行者。惟某頗嘗學之,是九字曰『齊桓公會於葵邱歲鑄』。」邑宰大奇其說,及以篆驗則字勢存焉,乃輦致於河東公之門。公以為麟經時物,得以為古矣,寶之猶鍾、玦、郜鼎也。……獨劉舍人蛻以為非當時之物,乃近世矯作也。公不悅曰:「果有說乎?」紫微曰:「某幼專邱明之書,齊侯小白諡曰桓公,九合諸侯,取威定霸,葵邱之會是第八盟。按禮經,諸侯五月而葬,同盟至。既葬然後反虞,既虞然後卒哭,卒哭然後定諡,則葵邱之會實在生前,不得以諡稱之,此乃近世矯作也。」裴公恍然始悟,立命擊碎,然後舉爵盡歡而罷。  ① 裴公:裴休(西元791∼846),字公美,唐孟州濟源人。曾官宰相,善文章,工書,以歐、柳為宗。② 立命:立刻下令。③ 爵:古代一種飲酒的器具。形狀略似雀,下有三隻腳。
【典故】「恍然大悟」原作「恍然始悟」。據唐人高彥休的《唐闕史・卷上・裴丞相古器》載,唐時裴丞相好古物,當時在曲阜有一個農人在耕田時挖到一個叫「盎」(一種大腹斂口的盆)的古鐵器,環腰隱約現出九個古篆。曲阜令無法辨識,就找了一個精通秦代八種書體的魯姓書生來看。書生說:「這些字是大篆,不是現在通行的文字。這九個字是:『齊桓公會於葵邱歲鑄』。」曲阜令就將這件春秋時代的古物獻給裴丞相,好古的裴丞相視之為寶物。有一天,裴丞相設宴和門生聚會,大家圍著看這件古寶,讚美之聲此起彼落,只有劉蛻認為那不是古寶,而是近代的贗品。裴丞相很不高興,要劉蛻說出理由。劉蛻說:「齊侯小白死後,諡號是「桓公」。他九合諸侯,完成霸業。葵邱之會是第八盟。當時齊侯尚健在,是不可能用諡號稱呼的。」裴丞相聽了,「恍然始悟」,令人把盎擊碎,和門生們繼續把酒言歡。「恍然大悟」這句成語,就從原文中的「恍然始悟」演變而出,用來指猛然醒悟過來。
【書證】① 《三國演義・第七七回》:「於是關公恍然大悟,稽首皈依而去。」② 《初刻拍案驚奇・卷三六》:「(東廊僧在)蒲團上靜坐了三晝夜,坐到那心空性寂之處,恍然大悟。」③ 《儒林外史・第一五回》:「馬二先生恍然大悟:『他原來結交我是要借我騙胡三公子!幸得胡家時運高,不得上算。』」④ 《紅樓夢・第九五回》:「(王夫人)便道:『這不用說了。他那玉原是胎裡帶來的一種古怪東西,自然他有道理。想來這個必是人見了帖兒照樣做的。』大家此時恍然大悟。」⑤ 《官場現形記・第一一回》:「畢竟戴大理胸有邱壑,聽了此言,恍然大悟道:『是了,是了!我好好的一個缺,就葬送在他這幾句話上了!』」⑥ 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・第六二回》:「我聽了這話,不覺恍然大悟。正是:回首前情猶在目,頓將往事一攖心。」
【用法】  猛然醒悟過來。  用在「突然領悟」的表述上。  ① 經過警方的說明,大家才恍然大悟,知道真凶是誰。② 經老師的耐心指點後,我才恍然大悟,知道自己原來錯得相當離譜。③ 聽了妻子的說明,他才恍然大悟,說:「原來事情的真相是這樣!」④ 這件事我本來弄不清楚,經他這麼一說,我才恍然大悟,當然不再反對。⑤ 經過老師的剴切曉諭,他才恍然大悟:原來父母的嚴格管教,都是出於關愛。
【辨似】  「恍然大悟」及「豁然開朗」都有領悟了解的意思。  「恍然大悟」側重於事物疑慮的明了;「豁然開朗」側重於事物真相的了解。
恍然大悟豁然開朗辨似例句
經過警方的說明,大家才~,知道真凶是誰。
查了這部百科全書,頓時~,解決多年的疑惑。
  「恍然大悟」及「豁然貫通」都有領悟了解的意思。  「恍然大悟」側重於猛然醒悟的理解,通常帶有驚嘆的情緒;「豁然貫通」側重於對事物全盤了解。
恍然大悟豁然貫通辨似例句
聽了妻子的說明,他才~,說:「原來事情的真相是這樣!」
我親自到埔里參觀了手抄紙廠之後,對宣紙的製作過程才~。
随便看

 

成语词典包含53867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3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6/30 19:54: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