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 师出无名 |
释义 | 师出无名shī chū wú míng 【词源】 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臣闻‘顺德者昌,逆德者亡’,‘兵出无名,事故不成’。” 【词由】 公元前205年,刘邦乘项羽北上攻打齐王田荣之机,挥师出关南下,一路势如破竹,很决攻占了洛阳。有一天,新城县的三老董公拦住刘邦,对项羽的无仁无义哭诉道:“我听说顺从德行的就能昌盛,违背德行的就要败亡,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,必然遭到失败。项羽残暴无道,害杀了义帝,定会遭到天下百姓的唾弃。大王您不一定只凭勇力,可以让全军穿素色服装,打着替义帝报仇的旗号,遍告诸侯,讨伐项羽。我想天下的人没有不尊敬您、响应您的。”刘邦采纳了董公的建议,亲自为义帝发丧,打出讨伐无道的旗号,很快形成了一支有五十多万人的大军,一举攻占了楚的都城——彭城。 【词义】 出兵或行事没有正当的理由。师出:出兵打仗;师:军队;名: 名义, 理由。 【书证】 南朝·梁·徐陵《徐孝穆集·卷六·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》:“师出无名,此是和义。”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回:“姬昌曰:‘且劳民伤财, 穷兵黩武, 师出无名, 皆非盛世所宜有者也。’”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3294条成语解释及故事,涵盖了三字、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,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。